广州市 越秀区名人录 清[公元1820年-1891年] 许应鑅(1820~1891),字昌言,号星台,广州高第街(旧属番禺县)人。他从小聪敏好学,被录取为府学生。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中举人。咸丰三年(1853)以会试第十二名赐进士出身,不久即被提拔为郎中,出任江西临江府知府,后又调任南昌府知府。继又任广饶九南兵备道、吉南赣宁兵备道、河南按察使、江苏按察使、署江苏布政使、浙江布政使、护理浙江巡抚等职。 许应鑅性格刚强,善于治事。道光、咸丰年间在家乡办团练,抗击英人人城有功,清廷特赏以主事职衔。 出任临江知府时,多有不务正业的游民好斗生事,扰乱社会治安。许应鑅把他们集中起来,耐心教育,鼓励他们以正业为本,参加生产劳动,并传授种植技术知识。好斗之徒无不为之感动,自此地方平安无事。他所传授的种植技术亦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教民种植的柑子,当地至今还称“许公柑”。 任吉南赣宁兵备道时,他又根据江西的特殊地理环境,创办了“蚕桑局”,并亲自把家乡的种桑养蚕技术教授给乡民,使他们摆脱贫穷落后的境况,江西的养殖业也因此而兴旺发达起来。 许应鑅在江西的时间最长,为人民办了很多好事,尤以兴办学校、建善堂、革除民间溺女婴陋习为最突出。老百姓对他十分敬重,在他去任时都依依不舍,并以最丰盛的酒菜夹道相送。 许应鑅任江苏按察使时,认真处理地方案件,为百姓平反冤案。不到半年时间,他就为民平反冤案百多件,老百姓十分感佩,称他为“许青天”。 当时江苏又正是兵乱之后,民穷财尽。为发展生产,许应鑅特设“沙洲局”,行“垦荒政策”,使经济很快恢复。 许应鑅在江苏取得一定的政绩之后,又被调任浙江。浙江当时也是一片混乱,满目疮痍。应鑅无所畏惧,积极运筹,不久也百废俱兴。海盐、湖州、萧山、会稽、江阳一带河涌纵横,经常水灾为患,百姓苦不堪言,应鑅到任后即筹集巨金,全力修筑水利,使此处的水患大大减轻。 光绪十一年(1885),法国军队人侵越南,沿海告急。台州土寇黄小二乘机骚扰海疆,许应鑅积极策划防守,令百姓安居。两江总督刘坤一上奏朝廷,称赞许应鑅廉明强干,光绪皇帝也赏谕“应鑅办事认真,才长心细,平生清介自持,服官三十余年,俸余周济贫乏,不置产业,戚里称美”。 应鑅喜读诗书,著有《晋博吟馆文集》,又辑“先儒粹言”及“衍祥堂述闻”以训其子孙阅读。 他于光绪十七年逝世。
许应鑅相关 清代浙江巡抚(护) 同年(公元1820年)出生的名人: 沈葆桢 (1820~1879) 晚清八大名臣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 洪昌燕 (1820~?) 浙江省杭州钱塘区 萧朝贵 (1820~1852) 太平天国西王 广西自治区贵港桂平 马培之 (1820~1905) 江苏省常州 殷自芳 (1820~1900) 江苏省淮安淮安区 同年(公元1891年)去世的名人: 张光藻 (1815~1891) 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市 索绰络·宝鋆 (1807~1891) 清朝兵部尚书 吉林省吉林市 郭嵩焘 (1818~1891) 湘军创建者之一,中国首位驻外使节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 张之和 (1820~1891)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 方茂治 (1825~1891)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