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 罗田县名人录 [公元1890年-1943年,前四大须生] 余叔岩,男,京剧老生。湖北省罗田县人,生于北京。谱名第祺,字小云,官名叔巌,巌与岩通,巌字笔画太多,所以常用“岩”代替。余三胜之孙,余紫云之子。余叔岩在全面继承谭(鑫培)派艺术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演唱技巧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与创造,成为“新谭派”的代表人物,世称“余派”。 诞辰:1890年11月28日,光绪十六年(庚寅)十月十七日;逝世:1943年5月19日,农历癸未年四月十六日; 余叔岩幼从吴联奎学京剧老生戏,辛亥革命后拜谭鑫培为师,谭授其《太平桥》中史敬思、《失街亭》中王平的演技。他认真钻研京剧老生艺术,多方虚心求教。姚增禄、李顺亭、钱金福、王长林、田桐秋、陈德霖、鲍吉祥等人,都是他请益的良师。王荣山、贯大元等人,都是他交流艺术的益友。业余谭派老生研究家王君直和陈彦衡,在唱念方面对他帮助最大,王君直曾介绍李佩卿做他的琴师。 弟子介绍 孟小冬 在其主要弟子中,除吴彦衡改演武生外,艺业皆工稳,各具有不同的特色。成就最高者为孟小冬,行腔吐字、举手投足,均能酷肖且形神具备,于规矩中显出功力,有清醇雅淡的韵味。其《搜孤救孤》、《失街亭·空城计·斩马稷》、《捉放曹》、《奇冤案》、《洪羊洞》、《法门寺》、《黄金台》、《御碑亭》、《武家坡》等剧皆出色。 谭富英 谭富英以谭派嗓音唱余腔,游刃有余,唱工戏质朴纯正,淋漓酣畅,其快板之脆、劲、疾,最为出色。靠把戏更佳。唯做工不尚细腻。至晚年风格有较大变化。能戏有《奇冤报》、《碰碑》、《珠帘寨》、《四郎探母》、《定军山》、《战太平》、《南阳关》等。 杨宝忠 杨宝忠早期学余较为全面,改业琴师后乃辅助杨宝森在学余的基础上发展了新的流派。 李少春 李少春艺兼文武,唱做皆精,戏路宽博,且有许多独特的创造。青年时期摹学余派艺术颇有心得,《战太平》、《洗浮山》、《定军山》、《阳平关》、《击鼓骂曹》、《八大锤》、《打鱼杀家》等剧都能体现余派风格。中年以后兼取马(连良)派、麒(麟童)派的演唱特点,在创造人物方面有所突破,又排演大量新戏,如《云罗山》、《响马传》,并较早演现代戏《白毛女》、《红灯记》等,唱、念、做均有新意。 其它 此外,私淑余派艺术者遍及南北,南方如陈大劐、张文涓,北方有祝荫亭、奚啸伯等。票友宗余者更多,如张伯驹、李适可、刘曾复、王端璞、赵贯一等均有较深造诣。 主要亲属 余叔岩原配夫人为陈德霖之女,生余慧文、余慧清二女,继配姚姓,生-余慧龄。
人物关系: 爷爷: 余三胜 (1802~1866) 国粹“京剧”创始人之一 父亲: 余紫云 (1855~1910) 同光十三绝 姊妹: 余素霞 丈夫: 果湘林 外甥女: 果素瑛 (1904~1986) 学生: 谭富英 (1906~1977) 后四大须生 徒孙: 马长礼 孟小冬 (1909~1977) 著名京剧女演员 李少春 (1919~1975) 同学: 迟月亭 师侄: 张春孝 俞大陆 (1938~1996) 谭富英 (1906~1977) 后四大须生 师侄: 马长礼 马连良 (1901~1966) 著名京剧艺术家 师侄: 言少朋 (1915~1984) 蒙古族 梅葆玥 (1930~2000) 梁益鸣 李慕良 关正明 (1926~2009) 马长礼 叶盛长 (1922~2001) 张学津 冯志孝 梅兰芳 (1894~1961) 京剧“四大名旦” 师侄: 言慧珠 (1919~1966)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李世芳 毛世来 魏莲芳 (1910~1998) 李玉茹 童芷苓 杜近芳 程砚秋 (1904~1958) 京剧“四大名旦” 杨小楼 (1878~1938) 师侄: 茹富兰 (1902~1973) 老师: 姚增禄 (1840~1917) 谭鑫培 (1847~1917) 同光十三绝 谭派鼻祖 师爷: 程长庚 (1811~1880) 同光十三绝,老生三鼎甲,京剧开基创业大师 余三胜 (1802~1866) 国粹“京剧”创始人之一 同年(公元1890年)出生的名人: 高庆奎 (1890~1942) 前四大须生 北京市 言菊朋 (1890~1942) 前四大须生 北京市 李达 (1890~1966) 中共一大代表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 梁开山 (1890~?)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 葛昆山 (1890~1979) 安徽省亳州蒙城县 同年(公元1943年)去世的名人: 符竹庭 (1912~1943) 江西省抚州市广昌 黄维纲 (1897~1943) 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 徐乃昌 (1868~1943) 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 刘一鸿 (1906~1943) 安徽省马鞍山雨山区 江朝宗 (1861~1943) 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 田守尧 (1912~1943) 安徽省六安裕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