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历史笔记 首页 河南许昌名人 陈纪

陈纪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许昌市 长葛市名人录

汉[公元129年-199年]

陈纪(129年-199年6月),字元方,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陈寔之子。享年七十一岁。与弟陈谌俱以至德称,兄弟孝养,闺门雍和。与父亲陈寔和弟弟陈谌在当时并称为“三君”。遭父丧,哀痛欧血豫州刺史表上尚书,绘象百城,以励风俗。遭党锢后,累辟不就。董卓入洛阳,就家拜五官中郎将。纪不得已而到京师。累迁尚书令。建安元年(196),袁绍为太尉,欲让于纪,纪不受。拜太鸿胪,卒于官。纪子群尝谌子忠各誉其父公德,相争不决,质于祖父实。实道:“元方难为兄,季方(谌字)难为弟。”纪于遭党锢后,发愤著书,号曰《陈子》,凡数万言。

《世说新语》记载

陈纪,字元方,东汉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在《世说新语》里,直接介绍陈元方言行的至少有八条,分布在《德行》《言语》《政事》《方正》《规箴》《夙慧》六门。这八条记录,除了《德行》之10的内容(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而二门之里,两不失雍熙之轨焉)为空泛评价的话以外,其余的七条,都是七个精彩的瞬间,记载了陈元方和他的家人们的生活。

父亲陈太丘

要说陈元方,得先说他的父亲陈太丘。“太丘”本是河南一个地名,陈元方的父亲陈寔曾经是那里的行政长官,所以后人称他为“陈太丘”,与荀淑、钟皓、韩韶合称颍川四长,皆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家境贫寒,去拜访名士荀淑的时候,叫长子陈元方拉车,幼子季方执杖车后跟从,孙子长文年幼坐在车里。到了荀家,荀淑设宴招待他们,荀家八龙一个给他们开门打帘,一个行酒,其他的六龙轮番布菜。(见《德行》之6、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着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着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这一道独特的风景成为当地的奇闻,人们甚至给这父子三个画像后广为传诵,说他们出行是“真人东行”,尊称他们父子三人为“三君”。

“难兄难弟”

陈老爷子一生最得意的事情,应该是生了陈元方和陈季方这么两个才学见识都非常高明的儿子,并且这两个儿子又给他生了很出色的孙子,陈家可谓满门俊才。某天,元方的儿子长文和季方的儿子孝先争吵,各自夸耀自己的父亲的功业德品高,吵了好久争不出胜负,这两个娃娃跑到爷爷陈太丘那里,要老爷子下结论。没想到老爷子不紧不慢地说:“论学识品行,元方和季方各有所长,互为兄长,难以分出高下优劣啊!”(见《德行》之8、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不知道小兄弟两个听到爷爷的决断会不会满意,但是爷爷的发自内心的得意和赞赏,以及后来长文孝文的才学出众,却不由得后世为父母的人生出些嫉妒来———生子孙若此,夫复何求!这个故事流传很广泛,并成了个成语叫“难兄难弟”。“难”字读阴平(即口语所说的普通话“一声”),本来是“各有长处,难以分出高下”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将“难”解释成了“苦难”的“难”,“难”的读音也成了去声(即口语所说的普通话“四声”),成了“一起患难的人,共处同一个困难境地的人”的意思。如今偶尔在一些生僻的文章里,也还是将“难”字读阴平,意思是“讥讽同样的坏”,取其原意的反意。不过后来无论哪种解释,都已经不是原来的面目了。


人物关系:

父亲:

陈寔 (104~187) 颍川四长

兄弟:

陈谌



  同名人物:

陈纪 (1450~1503)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 [明]

陈纪 (1254~1345) 南宋末年诗人、词人 广东省东莞市 [元]



  同年(公元129年)出生的名人:

何休 (129~182) 山东省济宁市



  同年(公元199年)去世的名人:

陈宫 (?~199) 武神赵子龙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

公孙瓒 (?~199) 武神赵子龙 河北省唐山市迁安

袁术 (?~199) 东汉末年割据群雄之一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

吕布 (?~199) 中国古代十大美男,中国古代十大勇将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九原区

高顺 (?~199)

秦宜禄 (?~199) 山西省忻州市

11

送花
13
上一篇:马文升
下一篇:陈谌

最新评论

◎八字排盘◎
姓 名:
   
生 日:
时 辰:
夜子时处理: 夜子时日干向前遁一天算第二天 日干保持不变

许昌推荐榜
本站测算方面的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蜀ICP备2024113589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