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 新安县名人录 [公元1886年-1966年] 张钫(1886~1966年),字伯英,号友石,河南省新安县铁门镇人。父亲张清和是清光绪年间的拔贡,曾任陕西乾州、鹿州州判。张钫从小随父至陕,先后在陆军小学、中学读书,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送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炮科学习。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三十四年(1908年)毕业,回陕任新军炮营排长。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二十二日,张钫与张凤翔、张云山、钱鼎等领导陕西同盟会,响应武昌革命,组织和发动陕西起义。11月初,张钫任秦陇豫复汉军东征军大都督,三战潼关,保卫了西安,推动了河南革命形势发展,减轻了清军对武昌起义军的军事压力。 民国建立后,张钫任陕军第二师(由原东征军整编)师长,驻扎潼关。民国元年(1912年)6月,张钫和杨勉斋为参加东征军的豫西民军编为“镇嵩军”一事,先后到北京、开封,面见袁世凯和河南督军张镇芳进行交涉,终获允准。“镇嵩军”由刘镇华统领,回驻豫西,维持地方治安。民国6年(1917年)7月“张勋复辟”,张任陕西讨逆军司令;民国7年(1918年)5月,张钫在陕组织靖国军,任副总司令。其间,组织《历代军事诗选》。民国10年(1921年)因父病故,回乡守制。三年间,创办铁门镇小学,资助成立续修志局、集股开办观音堂煤矿。民国17年(1928年)9月,张钫任河南省建设厅长,其间,主持植树造林、修建公路,颇有成绩。民国19年(1930年)5月,任河南省代理主席,7月兼任二十路军总指挥。10月任河南省民政厅厅长。其间,民国31年(1932年),奉命参加对鄂豫皖红军的“围剿”。 民国22年(1933年)张钫率部驻洛阳西工。他大力收集墓志,在故乡“友石山庄”营建金石陈列室。四年中,收集唐代及其他时期墓志1000余件,置于陈列室内,取名“千唐志斋”。同年,率部转驻江西、苏州、河南、陕西等地“围剿”红军。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顾问,被授予四星上将。 1949年10月,在重庆被蒋介石任命为豫陕鄂边区缓靖主任;12月张钫在成都串联二军、十五军,连同本部6万余人,通电起义。后受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的接见,并迁住北京。1954年被选为全国政协一届委员。1966年5月病故,终年80岁。葬在北京八宝山公墓。1966年6月,由其子女在新安县政府的协助下,将骨灰归葬铁门“千唐志斋”故园。终前嘱托家人将“千唐志斋”献给国家。“千唐志斋”成为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 张钫酷爱书法,先宗法《郑文碑》、《九成宫醴泉铭》和《龙门廿品等》;次又潜心研究赵子昂的《三门记》、《胆巴碑》和王铎的《拟山园》碑帖;继而研习颜真卿的《勤礼碑》和《-姑仙坛记》等贴,逐渐形成了字体秀润的风格。在此基础上,张钫力求上进,访名师指教,博采众长,写成了笔力雄厚、骨肉兼备的“欧赵合璧”书体。其遗作甚多,像“人民体育场”和“洛阳桥”等榜大字可见一斑。1985年洛阳市举办了张钫的书法遗作展览,共收作品70余幅,真、隶、篆俱备,青、中、老三期作品均有。
张钫相关 张钫故居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 张钫故宅 河南省开封市顺河区 同名人物: 张钫 (1886~1967) 陕西省渭南潼关县 [当代] 同年(公元1886年)出生的名人: 王彭年 (1886~1940) 广西自治区百色凌云县 叶渭清 (1886~1966) 浙江省衢州开化 陈豹隐 (1886~1960)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 牛载坤 (1886~1934) 甘肃省临夏康乐县 邓世增 (1886~1954) 广西自治区北海合浦县 同年(公元1966年)去世的名人: 张子文 (1875~1966) 辽宁省本溪本溪满族自治县 叶渭清 (1886~1966) 浙江省衢州开化 董晴岚 (1882~1966)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 李达 (1890~1966) 中共一大代表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 张坤元 (1904~1966)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 罗贱生 (1945~1966)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