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 新都区名人录 [公元1904年-1992年] 艾芜(1904~1992年) ,中国现、当代作家,原名汤道耕,笔名刘明、吴岩、汤爱吾等,艾芜是道耕的笔名,他 开始写作时,因受胡适“人要爱大我(社会)也要爱小我(自己)”的主张的影响,遂取名“爱吾”,后慢慢衍变为“艾芜”, 1921年考入成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1925年因不满学校守旧的教育和-旧式婚姻而出走,漂流于云南边疆、缅甸和马来亚等地,当过小学教师、杂役和报纸,并两次差点病得差点死去。 因为同情缅甸的农民-,1931年被英国殖民当局驱逐回国到上海。 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开始发表小说。在上海期间,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南国之夜》、《南行记》、《山中牧歌》、《夜景》和中篇小说《春天》、《芭蕉谷》以及散文集《漂泊杂记》等。作品大都反映西南边疆和缅甸等地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及其自发的-斗争,开拓了新文学创作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传奇性故事,具有特异性格的人物和边地迷人的绮丽风光,使作品充溢着抒情气息和浪漫情调。 祖父设馆教书,父亲是乡村小学教师。家庭贫苦,他小学未毕业。1921年考入免费的成都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因受《新青年》和创造社一些刊物的影响,对蔡元培《劳工神圣》的思想奉为圭臬,为逃避包办婚姻,于1925年夏天离家南行。以后六年间,他徒步到昆明,做过杂役;他流浪缅甸克钦山中,当过马店伙计;他漂泊东南亚异国山野,与下层劳动者(赶马人、抬滑竿的、鸦片私贩以至偷马贼)朝夕相处。后来,他到缅甸仰光,病倒街头,为四川省乐至县人万慧法师(书法家谢无量的三弟)收留。以后,他当过报社校对、小学教师、报纸副刊。 1930年冬天,因参加缅甸共产主义小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活动被捕。 1931年春,被押送回国,途径香港、厦门,同年5月到上海。不久,巧遇成都一师同窗好友杨朝熙(即沙汀,他与艾芜被誉为中国文坛上双星同曜的双子星座)。当年11月29日,与沙汀联名,由艾芜执笔,写信与鲁迅先生,请教有关小说题材问题。12月25日,鲁迅先生回了信。这次通信,对两位现代文学史上杰出作家的成长起着导航引路的重要作用。 1932年底,他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即终生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开始发表小说。 在上海期间,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南国之夜》、《南行记》、《山中牧歌》、《夜景》和中篇小说《春天》、《芭蕉谷》以及散文集《漂泊杂记》等。作品大都反映西南边疆和缅甸等地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及其自发的-斗争,开拓了新文学创作的题材领域。他所描 写的传奇性故事,具有特异性格的人物和边地迷人的绮丽风光,使作品充溢着抒情气息和浪漫情调。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理事。 1944年由桂林逃难到重庆,写完著名长篇小说《故乡》,抗敌协会重庆分会会刊《半月文艺》(附在重庆《大公报》上)计60期。 1946年到陶行知担任校长的社会大学任教。 1947年夏,国民党在重庆大捕民主人士,逃到上海。这个时期作品有长篇小说《山野》。解放战争时期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丰饶的原野》。反映了国统区劳动群众的苦难、抗争和追求。艺术表现上严谨沉郁的现实主义格调,取代了以前抒情浪漫的艺术特色。 1949年后,艾芜任重庆市文化局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全国文联委员等职, 他曾去鞍山、大庆、小凉山等地体验生活。 1957年有长篇小说《百炼成钢》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1年到云南旧地重游,完成了《南行记续篇》。解放后任四川省文联名誉主席。 1981年以后,艾芜以耄耋之年,壮心不已,仍深入大小凉山,重返云南边疆,笔耕不辍。发表《春天的雾》、《南行记新编》等百余万字,直至1992年与世长辞。
同年(公元1904年)出生的名人: 刘和珍 (1904~1926)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 蔡恒发 (1904~1931) 革命烈士 安徽省六安金寨县 巴金 (1904~2005) 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 黎本益 (1904~1933) 安徽省六安霍山县 喻石泉 (1904~1932) 喻氏六杰 安徽省六安霍山县 同年(公元1992年)去世的名人: 唐弢 (1913~1992) 浙江省宁波镇海区 彭素 (1916~1992) 安徽省六安金寨县 储世明 (1914~1992) 安徽省六安金寨县 陶国清 (1911~1992)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安徽省六安金寨县 纵翰民 (1905~1992) 安徽省宿州萧县 疏宏 (1920~1992) 安徽省安庆桐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