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历史笔记 首页 四川南充名人 蒲宗孟

蒲宗孟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南充市 南部县名人录

宋[公元1022年-1088年]

蒲宗孟(1022-1088年)字传正,今宏观乡人,宋仁宗皇佑五年(1060年)进士,后累官司至尚书左丞、资正殿学士。

蒲宗孟初为官时,任观察推官,后调入朝中任著作郎,在馆阁中校正文书、档案,制定各种制度。不久又到集贤殿校勘整理书籍。

那时,朝廷在专管财赋的三司新设置了一个官职,叫账司,这是财政部门一个重职务,待遇很丰厚而权势也很重。许多人都想得到这个职务,于是不少人到处钻营,拉关系,行贿赂,蒲宗孟却好像不知道有这回事似的。可是执掌三司的大臣把任命的意见报告皇上后,皇上却下旨把这个职务授与了薄宗孟。蒲宗孟在任这个职务期间,曾被皇上派往湖南一带的荆湖北路、荆湖南路察访民情。蒲宗孟到了那里,了解到那里连年遭受灾害,收成很差,人民的生活非常困苦,特别是辰州、沅州的情况更为严重。于是蒲宗孟将灾情迅速上奏朝廷,并申请免去辰州、沅州的役钱和荆湖南路的丁赋。朝廷批准了他的申请,那里的人民才松了一口气。

当时王安石进行改革,推行新法。薄宗孟积极支持王安石的革新运动,并参与制定了"手实法"。这项新法的内容是:国家把百姓的家产分为五等,每等都规定了具体的标准。老百姓根据自己的田地、房屋、牲畜、货物等申报自己应占的等级,然后根据财产等级确定应该交纳的赋税。这一来,贫穷的人家就可以少交一些赋税,富豪人家就要多交赋税。富豪们如果隐匿自己的财产,允许群众检举揭发。这种新法,对穷苦百姓是有好处的。

有一次,神宗皇帝和身边的大臣谈论政事时,感叹人才缺乏。蒲宗孟说:"现在的人才很难得,而己有的人才,又被司马光打入朋党,毁掉了一半。"薄宗孟这样说,是因为很多支持王安石变法的人都在司马光执政后被排挤、贬谪了,可是神宗皇帝却不以薄宗孟的话为然。

薄宗孟还参加过给皇帝修起居注和修国史的工作,后又升为翰林学士兼待读。翰林学士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待读是给皇帝讲学的,都是非常接近皇帝的职务。有一天,神宗对蒲宗孟说:"翰林学士的职务很清高,又很接近君主,不是其他官员能比的。"于是赏赐蒲宗孟官服上佩戴金鱼。学士在官服上佩戴金鱼,是从薄宗孟开始的。

在蒲宗孟任翰林学士兼待读期间,枢密都承旨张诚一很放肆专横。他的地位在学士之上,更加接近皇帝和经常参与重大政事。他经常假借皇帝有什么旨意来威胁其他官员,蒲宗孟觉察到这一点,就到皇帝跟前问皇上究竟有没有这些旨意,结果都是假的。皇上从这件事看出了薄宗孟这个人刚正不阿,于是加封他为尚书左丞,后来,又升迁他为资政殿学士。

蒲宗孟晚年,出任过豪州、杭州、郓州知府。郓州在今山东,靠近梁山泊,历来多强盗。蒲宗孟到了那里,严厉打击盗匪,终于把盗匪治理得差不多了。但是,薄宗孟的措施也太残忍了一些,即使是一些小偷小摸的人,只要被抓住了,也要将其脚筋割断,而且有时候并没有把情况完全弄清楚,冤枉好人的时候也是有的。因此,史书上批评他"为政惨酷"。

蒲宗孟最后任河中知府,到任后不久就病死在任上。蒲宗孟与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友善,娶了周敦颐的妹妹为妻。

蒲宗孟善于读书,学问也是很高的。他经常告诫子弟:"寒可无衣,饥可无食,书不可一日无。"他著有文集50卷,奏议20卷,今己失传。他还在家乡修了一座"清风楼"专门藏书,供后人诵读,这是南部县最早的私人图书馆。



  同年(公元1022年)出生的名人:

强至 (1022~1076) 浙江省杭州

贾黯 (1022~1065)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

郑獬 (1022~1072) 北宋状元,诗人 湖北省孝感市安陆

李之纯 (1022~1097)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

刘元宾 (1022~1086) 严田镇龙云下村 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



  同年(公元1088年)去世的名人:

刘几 (1008~1088) 河南省洛阳市

孔文仲 (1038~1088) 峡江三孔 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

李常宁 (1037~1088)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

韩绛 (1012~1088) 宋朝宰相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

范镇 (1007~1088) 四川省成都市

詹邈 (1054~1088)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

蒲宗孟作品目录

9

送花
13
上一篇:阎苍舒
下一篇:王缵绪

最新评论

南充推荐榜
本站测算方面的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蜀ICP备2024113589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