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 仁寿名人录 元[公元1272年-1348年,元代儒林四杰,元代诗坛四大家] 元代巴蜀作家,影响较大者不多。真正在全国享有盛名,受到朝野广泛尊崇者,首推虞集。 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世称邵庵先生。祖籍仁寿(今四川仁寿)。其五世祖虞允文,为南宋著名爱国将领,曾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的采石之战中大败金军,官至丞相。其父虞汲,曾任黄冈尉,宋亡后侨居临川崇仁(今属江西)。虞集自幼学习程朱理学,深受儒家正统观念的影响,但又不拘成法,思想比较开通。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他被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升任国子助教。仁宗时,任集贤修撰。泰定帝时,升任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文宗时,任奎章阁侍书学士,与赵世延等编纂《经世大典》。惠宗即位后,他谢病回乡,至正八年(1348)卒,享年七十七岁。 虞集出生于南宋末年,元军攻破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时,他年仅五岁(虚岁);南宋残余力量被消灭时,他也只有八岁。当他被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时,元王朝建立已二十六年;而他称病回乡时,距元朝灭亡尚有三十余年。因此,他从政和进行文学活动的时间,主要是在元代中期。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元朝的统治相对比较稳定,但因蒙元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仍存在着深刻的-和阶级矛盾。就虞集个人的境遇而言,表面看来,他似乎颇受重视,“宗庙朝廷之典册,公卿大夫之碑版”,多出其手,而实际上,他却屡次遭到排挤、打击。早在元仁宗时,因其老师、著名理学家吴澄被人攻击有“异论”,-辞职,虞集也受到牵连,“亦以病免”。元文宗时,因其文名越来越大,一些权贵“患其知遇日隆”,不断地中伤他,寻找各种借口,企图将他挤出朝廷。 在元宗室争夺皇位的尖锐斗争中,又有人诬陷他,企图置其于死地。这样的时代背景和个人境遇,使他既不可能成为元王朝的对立者和社会的批判者,又不愿意充当一心追求飞黄腾达的利禄之徒,而只能以清正廉洁自励,以退隐归田自守。正直高洁的品格,渊博宏通的学识,忧谗畏讥的处境,使他对荣辱、得失之类看得比较清楚,养成了开阔的胸襟、淡泊的情怀、豁达的处事态度,从而为成就一代文学大家奠定了心理基础。 作为一个文学家,虞集一生勤于笔耕,著述宏富。 仅散文方面,《元史》就说他“平生为文万篇,稿存者十二三。”今存《道园学古录》五十卷,收录其诗、文、词作。尽管其作品的社会内容不够广阔,但在艺术上则别具特色,堪称元代第一流的诗文大家。就诗歌而言,虞集与杨载、范梈、揭傒斯并称“元诗四大家”。
人物关系: 老师: 吴澄 (1249~1333) 元代理学家 师爷: 程若庸 师祖: 饶鲁 (1193~1264) 南宋著名理学家 程绍开 (1212~1281) 同学: 虞槃 危素 (1303~1372) 朱夏 同年(公元1272年)出生的名人: 康里脱脱 (1272~1327) 蒙古族 内蒙古自治区 吾丘衍 (1272~1311) 浙江省杭州 萨都刺 (1272~?) 维吾尔族 北京市 曹知白 (1272~1355) 上海市松江 宋末帝赵昺 (1272~1279) 宋朝最后一位皇帝 浙江省杭州 同年(公元1348年)去世的名人: 张可久 (1280~1348) 浙江省宁波 笃列图 (1312~1348) 河北省 黄清老 (1290~1348) 福建省南平市邵武 李德富 (1280~1348)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 乃蛮台 (1282~1348) 蒙古族 内蒙古自治区 吴福孙 (1280~1348) 浙江省杭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