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 平昌县名人录 [公元1885年-1913年] 孙洪震(1885年―1913年7月),男,汉族,四川巴中平昌县石垭乡人。成长于重石梁孙家大院,自幼乐学善思,被当时著名的私塾教师孙坚三誉为“神童”。毕业于四川共和大学,任国民党理事。四川讨袁军起,受四川全省法团联合会命令。1913年7月,出兵失利,部队溃散,洪震被阆中知事捕获,就义于阆城西门外,时年28岁。 求学时期 孙洪震,男、生于1885年,平昌县石垭乡锣乐三社人(时为从化乡锣乐坝)。成长于重石梁孙家大院,自幼乐学善思,被当时著名的私塾教师孙坚三誉为“神童”。后随父住巴中并就读新学,于1901年考入中华法政学堂。在新思潮的影响下,又加之当时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国家积弱积贫,外侮频临,孙洪震怀着强烈的爱国之心,远赴日本留学,在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号召下,于1905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 革命时期 随后同吴玉章等革命志士回国,回国后在四川召集同盟会员,积极响应孙中山指示:“扬子江流域将为中国革命必争之地,而四川位居上游,更应早日图之”,同时建立了革命机关,并担任四川国民党本部理事,多方奔走,发动会党,大力策反满清新军,推动四川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不久他与党内其它同志领导了“保路运动”,在湖北参与领导了武昌起义。 不幸牺牲 1913年袁世凯叛变革命,疯狂镇压,全国各地纷纷独立讨袁,孙洪震受当时法国联合会指令,联合云南蔡鄂,动员巴蜀民众畅举义旗,独立保甯。与宜宾母剑魂挟资去保宁,驱逐川北观察使汤湘,与顺庆民军联合,会师声讨。1913年7月,出兵失利,部队溃散,孙洪震被阆中知事捕获,就义于阆城西门外,时年28岁。 英雄壮志未酬,来人未敢忘怀,1918年,黎元洪任民国总统时,拨付重金建九龙捧圣龟碑,在碑板上隽刻了惊天地、泣鬼神,荡气回肠,哀挽呃叹的绢绢悼文,以祭英雄千古永存。(石垭乡在建场镇初期,又名龟板垭,其名意源于孙洪震烈士的纪念碑,纪念碑板在”四害”横行时被损坏,溺于粪池,后有石垭在街有志之士收藏,为供后人缅怀瞻仰,将碑板中被破坏的极少数悼词予以恢复,现保存完好。) 三十二梁镇 石垭乡位于四川省平昌县东南大门,与达县北山接壤,总面积44.5平方公里,最高海拔939米,最低海拔296米,地势北高南低,属典型的旱山乡镇。石垭于民国初年建场,原名龟板垭,是辛亥革命烈士孙洪震的家乡,1933年红军在此建立乡苏维埃,1950年建石垭乡。全乡辖11个行政村,3300户,1.4万余人,距县城30公里,全乡共有耕地面积12000亩,…… 详细++
同年(公元1885年)出生的名人: 杨揆一 (1885~1946) 湖北省武汉武昌区 吴子尚 (1885~1950)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 赵昌藩 (1885~1948)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 陈耀智 (1885~1955)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 同年(公元1913年)去世的名人: 张樾 (?~1913)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 黄人 (1866~1913) 江苏省苏州常熟 潘效苏 (1838~1913) 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 刘锡镐 (1880~1913) 广西自治区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 张仲炘 (1857~1913) 湖北省武汉江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