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 綦江区名人录 [公元1895年-1964年] 庞俊 (1895-1964年),祖籍重庆市綦江县,字石帚,室名养晴室(有《养晴室诗录,词录》等)。早年肄业商业学堂,以贫辍学。后为塾师,并勤奋自学。1924年后,历任成都高等师范学院教授、成都师范大学教授、华西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光华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四川大学教授等职。解放后,仍任四川大学教授兼古典文学教研组主任、研究生导师。1964年12月病逝。庞石帚先生是四川著名文史学家,一生教学、笔耕不断,著作颇丰,著有《国故论衡疏证》、《论吃菜事魔与墨家者流》、《养晴室遗集》、《余杭章先生行实学术纪略》(与李植合著)等,均为博大精深的很有价值的著作。 庞石帚1895年9月出生于成都,少年时因无兄弟,为父母所钟爱。开始读私塾,后又上小学,又升入商业学堂学习,17岁时,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庞石帚辍学后,在其姐姐萧氏家教授外甥萧坚士读书,作塾师。20岁时,父亲去世,家庭愈贫困。他一次因病就医,结识了名医沈绍九,沈很赏识他的才能,便请他到沈家教专馆。 庞石帚年少时即聪明学习,虽失掉学校读书的机会,但在授徒糊口、身处困境中,越发刻苦自奋。当时张之洞为四川秀才写的《车酋 轩语》、《书目答问》影响很大。庞石帚受这些书的启发,笃信而实践,于是找到治学门径。他博览经吏诸子,旁及杂书小说。所作的文章诗词,沉博艳丽,骈散诸体,无不精好。作诗子苏(轼)、王(安石)、黄(庭坚)为近;作词宗尚南宋,甚喜姜尧章。 1919年,庞石帚24岁时,以诗投献荣县赵尧生,赵极为推赏,即写信向华阳林山腴(思进)推荐。当时林山腴任华阳县立中学(即今成都三中)校长,即聘庞石帚任教于华阳县立中学。1920年,张重民(铮)又聘庞石帚任教成属联立中学(即今成都石宝中学)。1924年,向仙樵(楚)(荣县赵尧生的弟子)又推荐庞石帚为成都高等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前身)教授。从此以后,庞石帚就一直执教于大学,历任成都师范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四川大学教授、华西协合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光华(后改为成华)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当时,教师生活极为艰苦,他不得不兼教中学。他先后兼教过华阳中学、成属联立中学、成都县立中学(即今成都七中)、私立树德中学(即今成都九中)。庞石帚奋起寒微,洁身浊世,解放前没有参加任何党派。他杰出的才能,高尚的品德,为他所教过的大、中学学生所共尊仰推服。 解放后,庞石帚仍在四川大学任教授兼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并指导研究生。1951年夏至1952年春,在重庆西南革大办的高等学校教师研究班学习。当时他已年近60岁,但认真听报告、学习文件、作笔记,加强自我思想改造。返四川大学后,仍任中文系教授兼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并培养研究生,对教学科研十分负责。 庞石帚任教四川大学中文系,担任中国文学史、文选、诗选、词选等课程,而教中国文学批评为最火。他教此课,以刘彦和(勰)的《文心雕龙》、章太炎(炳麟)的《国故论衡》(上、下卷)为教材。他曾撰写《国故论衡疏证》,不仅对于章太炎原著所涉及的经子文史以及佛典、域外之书,一一为之寻根究柢,辨别是非;而且对章书的字词章句,无不沿波讨原,理解冰释,是罕见的博大精深的著作。他讲述《文心雕龙》、有很多精辟的见解,特别是他常常联系到唐宋以后诗文评论和刘书的关系,进行论述,广收博览。他讲专家诗,以杜甫、苏轼两家集子为教,所写讲稿已在《草堂》(1981年第2期)等刊物上发表。庞石帚于1963年开始撰写《养晴宝笔记》3卷,完稿后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观点正确、文辞优美,发人深省,要言不烦诸特点,出版后参加香港书展,不仅国内学人交口赞誉,而且港台及国外学者亦极为重视。他所作的诗词,箧笥中存稿累积,其学生整理为《养晴宝诗录》和《养晴宝词录》。 庞石帚教导学生,提携后进,不遗余力,在四川大学、华西协合大学、成华大学先后教授过的学生,均无不有所树立。他在四川大学教授过的学生屈守元,毕业后创办了成华大学中文系,后为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他的最后一名研究生项楚,现为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庞石帚拥护共产党,热爱新中国。1956年,他经武汉到北京参加中国文学史讨论会,写了一组纪行的诗。《武汉长江大桥》诗云:“苍茫葭 水无波,九轨徐看挂车慧 过。后世岂知天堑险,古人空说驾鼋鼍。”(自注:“桥基已可见,喜纪”。)《抵京》诗云:“铜驼荆棘痛骚除,阊阖晴开气象殊。我与刘郎心事别,玄都今日胜仙都。”(自注:“余以一九三四年旅旧京,今二十二年矣,气象一新,为之神往久之。”)其爱国之忱,振奋之志,在这些作品里充分表现了出来。 庞石帚于1964年12月因肺原性心脏病逝世。 著作 著有《国故论衡疏证》、《余杭章先生行实学术纪略》(与李植合著)等。
人物关系: 老师: 章太炎 (1896~1936) 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朴学大师 师爷: 俞樾 (1821~1907) 清末大学者 同学: 沈兼士 (1887~1947) 语言学家、文献档案学家、诗人 周作人 (1885~1967) 著名的文学家、作家、翻译家 师侄: 苏雪林 (1897~1999) 民国十大才女 俞平伯 (1900~1990) 朱希祖 (1879~1944) 著名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 钱玄同 (1887~1939) 语文改革活动家,文字音韵学家,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鲁迅 (1881~1936) 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黄侃 (1886~1935) 吴承仕 (1884~1939) 许寿裳 (1883~1948) 汪东 (1890~1963) 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原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 柳亚子 (1887~1958) 马裕藻 (1878~1945) 近代文化名人,北京大学著名教授 胡以鲁 易培基 (1880~1937) 文物大师、故宫博物院的第一任院长 余云岫 (1879~1954) 沈延国 (1914~1985) 徐复 (1912~2006) 王仲荦 (1913~1986) 姚奠中 (1913~2013) 刘文典 (1889~1958) 国学大师、原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 相关院校: 四川大学 同年(公元1895年)出生的名人: 张景钺 (1895~1975)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苏省常州武进 王庚 (1895~1942) 江苏省无锡 杨毓棻 (1895~1924) 湖南省怀化市芷江 钱穆 (1895~1990) 著名的思想史学家、历史学家 江苏省无锡锡山区 寸性奇 (1895~1941)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云南省保山腾冲 同年(公元1964年)去世的名人: 斯行健 (1901~1964) 中国科学院院士 浙江省绍兴诸暨 靳树梁 (1899~1964) 中国科学院院士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 丁颖 (1888~1964) 中国科学院院士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 汤用彤 (1893~1964) 哲学家、佛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 刘骥 (1887~1964) 湖北省荆门钟祥 赵安邦 (1916~1964)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