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 岚山区名人录 清 卜祚光,日照丁家皋陆人(现属日照市岚山区后村镇),字凝子,又字筼谷,生卒年代不祥。清朝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考中进士(二甲),入翰林院定为庶吉士,又授为编修;曾出任延安守备、榆林兵备道、潼商兵备道等地方官职。以后,调升按察使,他以回家奉养父母为理由拒任,辞官回乡,居住在皋陆别墅,直到离世。 卜祚光为官时期,政绩显著。任延安守备时,他考察官吏,体恤百姓,储备军粮,将昔日积弊全部清除。任榆林兵备道时,他认识到各民族的团结是安定边境的重要因素,对边疆汉族、蒙族居民之间积累多年的官司,认真调查研究,一一合情合理地予以解决。任潼商兵备道时,在整治军备的同时,还大力张贴宣传户部税收法规,对那些冗杂的捐税,一概宽免,促进了商品流通。商人为他立碑建祠,-。在金川(今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南)动荡不安定的时候,他又积极筹措粮饷,及时供给军队。 他正直豪爽,廉洁奉公,才高多能,深受朝廷器重和百姓爱戴。他总是堂堂正正做人,决不奉迎巴结,更不奴颜婢膝。据传说,卜祚光在翰林字时,有一回乾隆旁皇后召见他。卜祚光参拜毕,肃立听命,皇后见他器宇非凡,赞道:“宫里如果有这样的太子那该多好!”此时此刻一般要跪拜谢恩口称“儿臣”的。卜祚光却肃立,低头不语。皇后认为他没听见,就又大声说一遍。卜祚光仍无反应。皇后用更高的声调又说了一遍,卜祚光仍不跪拜谢恩。最后,皇后哼了一声说:“你回翰林院做你的小翰林去吧!”卜祚光谢恩退出。据说卜祚光拒任按察使(管司法的正三品官)的原因不是别的,而是无法同和珅打交道。当时和珅贪赃枉法,劣迹昭著,但权大势大,无人敢碰他。当按察使,若执法如山,势必触犯和珅,其结果会打虎不成反受其害,若徇私枉法,对上则有负于朝廷,对下则有愧于百姓。权衡一番之后,他还是激流勇退,辞官回乡。 卜祚光善于著文,有《尔雅书屋遗稿》藏于家;工于书法,能融欧(欧阳询)、颜(颜真卿)于一体,而又出神入化。他书写的字流传广远,人们争相临摹。 卜祚光的父亲卜宁一,乾隆四年(1739年)二甲进士,初居住日照县城北门里(城隍庙后),后迁居丁家皋陆。据说,卜宁一少时家贫,到入学年龄却无力念书,只好卖“火子”(中间起鼓的锅烙小饼)帮助家庭生活。一日,他去县衙卖“火子”巧遇县官要问官司,便避于大堂外看热闹。退堂时,县官猛一抬头望到奎山,顿时诗兴大发,即吟出“奎山如笔架”的上句,但下句一时再未想出。这时,卜宁一脱口和出下句:“东海似砚池。”县官大惊,想不到一个卖“火子”的小小孩子竟有如此大才,经询问,便资助卜宁一家庭,让卜宁一开始上学。卜祚光的母亲原是名门闺秀,姓氏不祥。据说卜宁一和卜祚光父子俩先后做过潼商兵备道,而卜祚光的母亲,婚前曾跟随她父亲到潼关任所为小姐,婚后跟丈夫卜宁一到潼关官邸为夫人,以后又随儿子卜祚光到那里为太夫人,共三次潼关道,一时被传为美淡。(曹树农李其宏) 来源:岚山区人民政府 卞家社区 卞家社区……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