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 肥城市名人录 [公元1905年-1985年] 王曼硕(1905—1985)原名王文溥,号万石。肥城县人。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自幼酷爱绘画、篆刻和书法。1923年考入北平美术专科学校,后因家贫辍学,仍坚持自学。1927年东渡日本,考入东京美术专科油画系。毕业后,又考入该校两年制研究室深造。期间,秘密加入留日学生马克思学习会。1935年毕业后回北平,他创作油画《故都之晨》和《破石膏》作品,在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上展出。后他受聘于京华美术学院和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并拜齐白石 为师,学习国画、篆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奔赴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学院,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随鲁艺工作团赴佳木斯,任东北画报社记者。1949年后,他历任东北鲁迅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党组书记,东北行政委员会文化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1954年调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兼任民族美术研究所所长等职。1957年被错划为“ ”。1959年得到平反。1978年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1985年1月11日,病逝于北京。他在教学之余,潜心于国画的研究与创作。其作品颇丰,主要有《王曼硕印存》和《王曼硕作品选》。
个人生平 1923年在北平美术专科学校图案系学习; 1928年赴日本就读于东京美术学校油画系,毕业后在该校研究室学习两年。 1935年回国任京华美术学院、北平艺专西画系教授。 1938年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 1946年随鲁艺工作团赴佳木斯,任东北画报社记者。 1949年任东北鲁迅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东北行政委员会文化局局长。 1954年调北京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等职。曾历任合江日报社、东北画报社记者。 1954年4月,率中国画家代表团赴苏联举办中国现代国画展览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59年平反。 1975年后在美术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1978年后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 1982年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王曼硕印存》。年底,离职休养。 1985年1月11日零时30分,因患肺炎,经医治无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中楼第4病房与世长辞。 个人作品 早期油画作品有《日本妇女肖像》、《故乡之晨》、《破石膏》、《苹果和书》、《罂粟花》等。 《自画像》(油画)、《日本妇女肖像》(油画),(均藏于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即现在的东京艺术大学美术系),《破石膏》(油画)参加1937年4月在南京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并被收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西画图案雕刻集》,《故都之晨》(油画)等,《简明艺用人体解剖图》是1941年为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编绘的教学图集,1951年10月、1952年5月先后由上海万叶出版社出版初版和二版。 论文《国画与素描》(《美术研究》1957年第2期),《现代中国画展览作品目录序言》刊于1957年莫斯科出版的俄文版单行本。作品集有《王曼硕印存》(1981年天津杨柳青年画出版社出版),《王曼硕作品集》(1986年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回忆录《忆鲁艺的美术教育》。 个人成就 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 人物评价 一代人民艺术家——王曼硕 王曼硕,原名王文溥,号万石,1905年生,泰安肥城市老城人。1923年考入北平美术专科学校,1927年考入日本东京美术学校,1935年回国,先后受聘于京华艺术学院和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38年奔赴延安,执教于鲁迅艺术学院,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东北画报社记者,东北鲁迅学院副院长、教授,东北行政委员会文化局长,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兼党委书记,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1985年1月11日病逝于北京。 王曼硕出身于书香门第。家中藏有王羲之、郑板桥等名家书画真品,他耳濡目染,自幼受到艺术的熏陶。中学时期,即酷爱绘画、篆刻和书法。他喜欢魏体,曾反复临摹龙门20品;亦喜爱浙派篆刻,西泠八家中,尤爱丁敬的作品。 他广泛浏览我国古今艺术理论书籍,尤其爱读《艺舟双楫》、《桐阴画诀》、《画鉴》等清人著名书画论著,为后来在艺术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3年,王曼硕考入北平美专,后因家贫辍学,自学美术。家人怕徒劳无益,劝其另辟新途。他坚定地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滴水即能穿石,以我毅力,岂有不成之理!”自此愈加发愤,除一日三餐,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苦练书法、绘画和篆刻上。1927年,王曼硕东渡日本,考入东京美术学校油画系,他如鱼得水,如饥似渴地研究绘画理论,随时随地进行速写和篆刻练习,进步很快。毕业后又考入该校两年制的研究室深造,其间,曾加入留日学生秘密组织的马克思主义学习会,受到了革命教育。 1935年毕业后回到北平,作了《故都之晨》和《破石膏》两幅油画。这正是当时北平萧索颓败的景象。同时,也对民生凋敝的旧中国进行了无情的鞭笞。同年,他先后受聘于京华艺术学院和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历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其间,拜师齐白石,学习书画篆刻,被齐白石誉为“艺术界不可多得的人才”。1937年4月,曼硕的作品《故都之晨》、《破石膏》、《静物》等,在南京第2次全国美术展览会上展出。其中《破石膏》被收入同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西画图案雕刻集》中。 1938年8月,王曼硕目睹国土沦陷,国民党政府腐败,消极抗日,他感到异常愤慨,毅然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执教于鲁迅艺术学院并任美术系主任,为革命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教学之余,亦操刀治印,曾为博古、李鼎铭、江丰、宋侃夫等人治印多方。1939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6年,王曼硕随鲁艺工作团赴佳木斯,任东北画报社记者,曾编绘102幅连环画《于廷州罪恶史》在《东北画报》上连载。编写的小故事《懒汉》等小册子也出了单行本。1949年后,先后任东北鲁迅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党组书记,东北行政委员会文化局长。曼硕艰苦朴实,工作勤勉,中共中央东北局曾授予他“模范共产党员”的称号,《东北日报》亦刊登过他感人的事迹。中国美术家协会成立后,是该会最早的会员和理事之一。 1951年,王曼硕在延安鲁艺编绘的教材《简明艺用人体解剖图》,由上海万叶书店出版,此书是美术院校基本理论教科书,出版后,不仅美术工作者,许多医务工作者和医科学生也争相购买。1954年,被调往北京,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兼党委书记。工作之余,致力于国画的研讨。1957年,在《美术与研究》上发表了《国画与素描》一文,对国画的发展进行了精辟的论述。 同年4月,率中国画家代表团赴苏联举办中国现代国画展,深受苏联人民的欢迎。反右时,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59年得到平反,调至民族美术研究所。那时,他研读了大量古代金石书法方面的作品和论著,并常到齐白石处切磋交谈。齐白石曾作梅花、雁来红各一幅,并抄录毛泽东《沁园春》一词相赠。曼硕得助于齐白石指导,广取诸家之长,逐渐形成了自己婉通而厚重的艺术风格。 1963年,日本画家代表团来华,他陪同防问,并为代表团成员杉本健吉、硌伊之助等人治印留念。 “十年动乱”期间,王曼硕被无端批斗,下放农村劳动。曾先后为黄胄、华君武等人治印。1978年第2次得到平反,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他正以晚年的余力,更加勤奋地为党工作。1982年,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了《王曼硕印存》。由于患病,1985年1月11日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与世长辞,终年80岁。 次年,《王曼硕作品选》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对于王曼硕一生,党和人民给予了他高度评价,称赞他“在金石篆刻的实践、研究和在艺术教育、培养艺术人才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是国内知名的人民艺术家、教育家、美术家、金石书法家”。 同年(公元1905年)出生的名人: 杨树梅 (1905~1945)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 梁竹航 (1905~1985)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 王撝卿 (1905~1984) 山东省泰安市 范景周 (1905~1981) 山东省泰安市 卢志英 (1905~1948) 山东省潍坊市昌邑 同年(公元1985年)去世的名人: 李圣五 (1900~1985)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 梁竹航 (1905~1985)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 马如林 (1920~1985)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 于瑞昌 (1921~1985)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 王义祥 (1904~1985)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 王文俊 (1910~1985)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