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名人录 [公元1900年-2002年] 张含英,字华甫,1900年5月10日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其父张建基思想比较开明,家境虽然并不富裕,但很重视对子女的培养。因此,张含英从小就被送入学校受正规教育。张含英青少年时期,正值清末民初,政治腐败,国势衰微。中华民族-灭种的威胁强烈震撼着他的心。所以他很早就萌发了救国救民之志,并抱定决心要走“科学救国”之路。 1918年,他考入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土木工程系。次年,由于参加“五四”运动而被校方开除,而转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21年,考取山东省官费留学备取生,于当年夏天赴美国入伊利诺大学土木系,半工半读,3年结业,获荣誉结业证和土木工程学士学位。接着又到康奈尔大学研究院学习一年,获土木工程硕士学位。1925年学成回国。 1925—1933年,张含英先后在菏泽中学、青岛大学、山东省建设厅、葫芦岛港务局、山东教育厅、华北水利委员会等单位任职。1933—1938年,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秘书长、总工程师。在3年任张含英张含英期内,他配合李仪祉先生倡导科学治河,为传统经验与近代科学相结合开创了新路。抗日战争期间,张含英辗转于四川、广西、陕西之间。1941—1943年出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1945年率团赴美考察水利。1946年率领黄河治本团一行7人,考察黄河河南孟津至青海贵德河段。 1948—1949年,张含英出任北洋大学校长。任职期间,他按照实事求是的校训精神,保持和发扬了北洋大学严格治校的传统。他对学生要求特别严格。他认为学生是未来的工程师,而工程师必须是“能根据科学的理论,运用技术的手腕,依照经济的法则,以完成服务于社会的目的”。因此必须学好理论,受科学的洗礼,并要把握现实,理论和实际结合。他以“德、才、学、识、量”五个字作为一个人成功所需的条件,来鼓励学生。 1950—1979年,张含英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并兼任部技术委员会主任30年,直接参与了中国水利的各项重大决策。此外,还担任了多种社会职务,先后当选为原平原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第一、第二、第三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任第五、第六届中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利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第三、四届名誉理事长。 张含英在生活中,同样身体力行。他家教很严,家庭非常和睦。他的家训是“严于律己,奉公守法;廉洁治事,勤俭持家;戒骄戒躁,谦虚为怀;服从真理,反省消灾”。在长期担任领导职务期间,他从来没有为个人或家属提过任何要求,更不允许子女利用他的地位去享受什么照顾。人物年表1900年5月10日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县。 1924年毕业于美国伊利诺大学土木工程系,获土木工程学士学位。 1925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 1926—1928年任青岛大学教授。 1930—1932年任北宁铁路局葫芦岛港务处主任工程司。 1932—1933年任华北水利委员会课长兼北方大港筹备处主任工程司。 1933—1936年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秘书长、总工程师。 1936—1938年任中国经济委员会水利处副处长。 1938年任经济部技正。 1938—1939年任湘桂水道工程处处长兼总工程师。 1939—1940年任扬子江水利委员会代理委员长。 1941—1943年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 1943—1948年任中央设计局设计委员兼水利组组长。 1948—1949年任北洋大学校长。 1949—1949年任解放区黄河水利委员会顾问。 1950—1958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副部长兼技术委员会主任。 1958—1979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兼技术委员会主任。 1979—1982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顾问。 1990年任水利部技术委员会顾问。 2002年12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张含英相关 天津大学校长1948.8-1949.4 相关院校: 天津大学 同年(公元1900年)出生的名人: 李书田 (1900~1988) 中国近代水利科学的开拓者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 邓春膏 (1900~1976) 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邬保良 (1900~1955)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 汤腾汉 (1900~1988) 山东省济南市 同年(公元2002年)去世的名人: 顾毓琇 (1902~2002) 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文理大师 江苏省无锡梁溪区 姜永荣 (1944~2002) 江苏省泰州姜堰区 赵先顺 (1924~2002)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 陈俊生 (1927~2002) 黑龙江佳木斯桦南县 习仲勋 (1913~2002) 陕西省渭南富平县 吴冷西 (1919~2002)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