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 永定名人录 [公元1913年-1947年] 张元寿,1913年春出生于福建省永定县培风乡田地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过着缺衣少吃的生活,年少时,仅读过几年初小。1927年春天,年刚14岁的张元寿就离家出走,到厦门谋生,当起小学徒。同年冬,他被亲戚介绍到龙岩县白土镇的一定杂货店帮工。第二年3月,他结识了邓子恢。邓子恢常介绍给张元寿一些进步刊物。他从这些书刊及邓子恢的启发教育中,开始懂得劳苦大众要改变做牛马的命运,就要跟着共产党去奋斗。不久,邓子恢领导了闽西的后田农民-,张元寿不顾店老板的阻挠,手握菜刀冲在前头,参加-。1928年4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又正式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张元寿将自己的命运和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紧紧地连在一起。 入党后,张元寿担任了乡赤卫队长,以后赤卫队编入红四军十二团补充团,他担任连长。1932年张元寿被送到红军军事学校受训。他原仅有初小毕业程度,由于学习勤奋认真,进步很快,未及毕业,便以优异成绩调军委总供给部任审计科长,后兼后勤军需特派员,负责当时福建作战部队的后勤供给和供给在汀州附近的各个工厂。 红军经过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沟通了瑞金、石城、上杭、武平、永定等邻近几个县的经济渠道,但国民党反动派采取各种手段对苏区进行严密-,给当地人民生活和部队给养造成一定困难。张元寿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巧妙地配合群众把根据地的烟叶、香菇、土纸等土特产品运往白区,又从白区购进药品、布、食盐等必需品。他还组织一些商人为苏区服务,来往运输物资,调剂余缺,这对于打击敌人的经济-,繁荣苏区经济,保证军需民用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后,张元寿随中央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后,他又调回总供给部工作。1937年从抗大学习结业,调回总供给部任财政处长。 1938年春天,张元寿奉命从延安赴汉口参加军委后方勤务会议。会后,因临汾被日军占领,潼关也过不去,中央指示张元寿在当地待命工作。同年夏天,他被调往新四军军部,任新四军章渡总兵站站长。兵站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广泛吸收、接纳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青年参加新四军。他到任后,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大胆利用红十字会的名义,从海上经过宁波、温州等地与上海地下党取得联系,巧妙地借运输难民的方式,动员上海、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大量爱国青年到皖南参加新四军。同时,又派人到上海采办大批药品、药械和其他军用物资,运往解放区,解决部队医药等军用物品匮乏的困难。经过张元寿和兵站全体同志的努力,半年之内,这个兵站的活动范围从岩寺、太平一直延伸到苏南敌后和安徽省境内的长江沿岸,在这些地区建立了六个兵站派出机构。他还利用当地一支民间的煤业队担负兵站的交通运输工作,使前后方的兵站交通联络畅通无阻。 从1934年张元寿任中央苏区军总供给部审计科长、军需特派员,和自1938年任新四军总兵站站长以来,他经手的粮、钱、物不知其数,但他从不多占一分一毫。1938年二三月间,上海红十字会到安徽歙县岩寺慰问新四军,发现新四军总兵站负责人张元寿的衣着竟是那样简朴,回去后,就派人给张元寿送来一件上等料子的大衣和两个镶着宝石的戒指。张元寿对送物资来的人说:“他们的心意我收下,但这大衣和戒指我不能收;我们共产党人要的是革命,不能陶醉于金钱。”“如果送给我们部队的筹款我们再多也收下,并表示十分感谢。”这位送礼的人连连点头称是,只好把东西拿回去了。 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后,新四军军部撤退到泾县石井坑,张元寿调任二师五旅担任参谋长。1943年秋天,五旅与路西分区合并,张元寿仍任参谋长。当时路西的三角斗争(即新四军与国民党顽固派、日伪的斗争)形势极为复杂,部队经过一年多的艰苦斗争,粉碎了日、伪军的“军事清乡”和“政治清乡”,除巩固了原有阵地外,把武装斗争推向了敌占区。但第二年秋末,日军又集中了近万人的兵力,分数路向路西根据地“扫荡”,实行“三光”政策,斗争环境极其残酷。国民党军桂系一七一师又分两路暗中配合日军潜进根据地边沿,伺机进犯。张元寿奉命亲临前线指挥作战,粉碎了敌人的猖狂进攻,保卫了路西根据地。 抗战胜利后,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机关奉命“北移山东”。1947年初,中共-决定将山东野战军与中原野战军合并组成华东野战军,张元寿任军副参谋长,在陈毅 、粟裕、谭震林的指挥下,参加了鲁南、宿北、莱芜等重大战役,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7年2月23日,莱芜战役的炮火硝烟还未散尽,张元寿等乘华东野战军司令部的一辆中吉普车从司令部出发,疾风电闪般地向周村一带驶去,他们是去查看敌人遗弃的、堆积如山的军用物资情况,以便及早地整理出来补充部队的需要。突然,“嘟、嘟、嘟”一阵0声从空而降,原来是天空中盘旋的敌机在吉普车上空投下一串串炮弹。吉普车急忙刹住,车内的张元寿已中弹负伤,鲜血直淌。警卫员要背他下车,他挥手说:“你们快快找隐蔽所……别……管……我……”只听见他的声音越来越小,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张元寿的鲜血流淌在齐鲁大地上。 在成千上万为建立新中国而献身的革命军人中,有的是身经百战、叱咤风云的指挥员,有的是驰骋疆场、一往无前的普通一兵,有的是长于鼓舞人们斗志的政治工作者,也有的是专跟吃、穿、用打交道的后勤干部,张元寿的一生就是这样一位热情为前线,一心为部队操劳的后勤干部,他崇高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崇敬,他的英名与日月同辉。
同年(公元1913年)出生的名人: 杨洪春 (1913~1950) 云南省红河屏边县 张晓初 (1913~1944) 上海市浦东 谢士炎 (1913~1947) 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 吴大可 (1913~1942) 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 温翊俊 (1913~1945) 广西自治区玉林陆川县 同年(公元1947年)去世的名人: 张志山 (1918~1947)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凉城县 张士毅 (1912~1947) 天津市蓟州区 张弦 (1910~1947) 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 赵基梅 (1910~1947)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 曾辉 (1906~1947)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