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 江北区名人录 [公元1895年-1975年,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周信芳(1895—1975),字士楚,艺名麒麟童,慈溪县城(今江北区慈城镇)人,生于江苏清江浦(今清江市)。其父好京剧,艺名金琴仙。6岁随父旅居杭州,从陈长兴练 戏,7岁以七龄童艺名登台演出。后流动演出于汉口、芜湖及沪宁线一带,改艺名“七灵童”。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至上海演出,始用“麒麟童”艺名。次年至北京,进喜连成科班,与梅兰芳等同台演出,辗转烟台、天津、海参崴等地演出。1912年返沪,在新新舞台等剧场与谭鑫培等同台演出,演技渐趋成熟。1915年进上海丹桂第一台。后两度赴北平,1924年回沪,先后于丹桂第一台、更新舞台、大新舞台、天蟾舞台演出,尝试改革京剧艺术。与王鸿寿、汪笑侬、潘月樵等协作,编演、移植诸多剧目。艺术上勇于创造,继承发展民族戏曲现实主义表现方法,塑造具有鲜明性格的典型人物,形成独特的“麒派”表演艺术风格,代表作有《四进士》、《徐策跑城》、《萧何月下追韩信》、《清风亭》等。抗日战争期间,组织移风社,演出《文天祥》、《史可法》等。1949年应邀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抗美援朝运动中,曾赴前线演出。1956年率上海京剧团访问苏联,在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地演出。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文联第一至三届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华东戏曲研究院院长,上海京剧院院长等职。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961年,文化部等单位联合主办了周信芳舞台生活六十年纪念活动。“文革”开始,因演出《海瑞罢官》遭破孩,逝于上海。1978年8月平反昭雪,恢复名誉,举行骨灰安放仪式。麒派京剧表演艺术创始人,艺术上继承发展了民族戏曲的现实主义表现方法,提倡“七分活白三分唱”。风格刚健豪放,最擅做功,文武兼备;唱腔酣畅朴直,苍劲浑厚;念白韵味醇厚,饱满有力。著有《周信芳戏剧散论》,常演剧目见《周信芳演出剧本选集》,摄成电影纪录片的有《宋士杰》、《周信芳舞台艺术》。今上海有周信芳艺术研究会。
人物关系: 学生: 李和曾 (1921~2001) 徒孙: 倪茂才 辛宝达 高派第三代传人的代表 曹艺斌 (1911~1982) 李少春 (1919~1975) 同年(公元1895年)出生的名人: 张云标 (1895~1965) 浙江省绍兴嵊州 费翠棠 (1895~1967) 浙江省绍兴嵊州 王永春 (1895~1960) 浙江省绍兴嵊州 俞龙孙 (1895~1991) 浙江省绍兴嵊州 支维永 (1895~1967) 浙江省绍兴嵊州 同年(公元1975年)去世的名人: 江上青 (1925~1975) 浙江省嘉兴嘉善县 唐远凡 (1908~1975) 浙江省绍兴嵊州 孙多慈 (1913~1975) 著名国画家 安徽省淮南寿县 周雪鸥 (1902~1975) 安徽省滁州 王可风 (1911~1975) 安徽省宿州萧县 梅龚彬 (1901~1975)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