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 镇海区名人录 [公元1928年-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沈自尹,中西医结合学家。1928年3月22日出生,浙江镇海人。1952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医学系。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教授。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率先对中医称为命门之火的肾阳进行研究,发现肾阳虚证病人,其反映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尿17-羟皮质类固醇值明显低下,经补肾中药治疗可以恢复正常。这一结果得到国内7个省市以及日本高雄医院等研究单位的重复与公认。通过对同病异证组进行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功能的对比研究,推论肾阳虚证主要发病环节在下丘脑。这一成果的意义是首次用现代科学方法在国际上证实肾阳虚证有特定的物质基础。通过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证实唯有补肾药才能作用并提高下丘脑的双氢睾酮亲和力及CRF基因的表达,对肾阳虚证达到能定性、定量以至将主要调节中枢定位在下丘脑提出多方面的有力证据。 沈自尹院士是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开拓者之一,中西医结合思路和方法、脏象学说和病证关系研究的开创者之一。率先发现肾阳虚证者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低下和紊乱,并用现代科学方法证实其有特定病理基础,在临床进行支气管哮喘、肾病综合征激素依赖等中医药治疗研究,开发新药急支糖浆、补肾益寿胶囊、补肾防喘片等。 沈自尹院士曾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学术专著6部,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30余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沈自尹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3月7日7时22分在华山医院逝世,享年91岁。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沈自尹率先对中医称为命门之火的肾阳进行研究,发现肾阳虚证病人,其反映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尿17-羟皮质类固醇值明显低下,经补肾中药治疗可以恢复正常,这一结果得到中国国内7个省市以及日本高雄医院等研究单位的重复与公认;通过对同病异证组进行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功能的对比研究,推论肾阳虚证主要发病环节在下丘脑,这一成果的意义是首次用现代科学方法在国际上证实肾阳虚证有特定的物质基础;通过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证实唯有补肾药才能作用并提高下丘脑的双氢睾酮亲和力及CRF基因的表达,对肾阳虚证达到能定性、定量以至将主要调节中枢定位在下丘脑提出多方面的有力证据。 学术论著 截至2019年3月,沈自尹院士曾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学术专著6部。 学术交流 1985年,沈自尹应邀赴香港中文大学讲学。1990年起,多次应邀赴日本、香港、澳大利亚讲学与出席国际性学术会议。受日本文部省聘请为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客座教授并讲学与科研1年。2006年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讲学。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9年3月,沈自尹先后获得21项国家级和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 同年(公元1928年)出生的名人: 韩济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 浙江省杭州萧山 张存浩 中国科学院院士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 张乾二 (1928~2020) 中国科学院院士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 吴养洁 中国科学院院士 山东省济南市 王夔 中国科学院院士 天津市南开区 同年(公元2019年)去世的名人: 卢永根 (1930~2019) 中国科学院院士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 孔祥复 (1942~2019) 中国科学院院士 湖北省黄石阳新 金国章 (1927~2019) 中国科学院院士 浙江省金华永康市 卓仁禧 (1931~2019) 中国科学院院士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 梁敬魁 (1931~2019) 著名物理化学家 福建省福州市 陈家镛 (1922~2019) 化学工程专家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