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 天宁名人录 [公元1892年-1982年,汉语言学之父] 赵元任(1892—1982 2.25) 汉族,字宣仲,又字宜重,江苏武进(今常州)人,生于天津。1929年6月底被中央研究院聘为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同时兼任清华中国文学系讲师,授“音韵学”等课程。1938年起在美国任教。他是中国现代语言和现代音乐学先驱。 赵元任1910年为游美学务处第2批留学生,入美国康奈尔大学,主修数学,1914年获理学士学位。1918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19年任康奈尔大学物理讲师。1920年回国任清华学校心理学及物理教授。1921年再入哈佛大学研习语音学,继而任哈佛大学哲学系讲师、中文系教授。1925年6月应聘到清华国学院任导师,指导范围为“现代方言学”、“中国音韵学”、“普通语言学”等[1]。 【生平介绍】 1892年11月3日生于天津。父亲衡年中过举人,善吹笛。母亲冯莱荪善诗词及昆曲。1900年赵元任回到老家常州青果巷,在家塾二中读书。早年所受民族文化熏陶,对他一生事业有着深刻的影响。赵元任从小就显露出语言天才,各种方言一学就会。十四岁进常州溪山小学。19O7年入南京江南高等学堂预科,成绩优异,英语、德语都学得很好,深得美籍英语教师嘉化(D。J.Carve)的喜爱。嘉化常邀赵元任去他家中作客。嘉化夫人善于弹钢琴和唱歌,赵元任跟嘉化夫人学唱过《可爱的家庭》(Home, Sweet Home)和《离别歌》(AuldLang Syne,亦译《天长地久》)等歌曲,是为他接受西方音乐之始。 1909年赵元任考取了留学美国的官费生,在康乃尔大学主修数学,选修物理、音乐。向姜斯东(E。Johnstone) 学习作曲,向夸尔斯(J.T。Quarles)学习钢琴与和声,向席佛曼(S.P.Siwerman)学习钢琴,还上过多年的声乐课。1914年获数学学士学位。在该校哲学院研究一年后,1915年人哈佛大学主 修哲学并继续选修音乐,在哈佛期间的音乐教授有希尔 (E,B.Hill)和斯帕尔丁(W。R。Spaulding)。19l8年在哈佛获哲学博士学位。又在芝加哥和加州大学作过一年研究生。1919年回康乃尔大学物理系任教一年。 1920年赵元任回国担任清华学校的物理、数学和心理学课程,同年冬曾为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B。Russell)来华讲学担任翻译。在清华期间,赵元任与杨步伟结婚。青年赵元任1921年赵元任夫妇到了美国,赵元任在哈佛大学任哲学和中文讲师并研究语言学。 1925年赵元任回清华大学教授数学、物理学、中国音韵学、普通语言学、中国现代方言、中国乐谱乐调和西洋音乐欣赏等课程。他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一起被称为清华“四大导师”。1928年作为研究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进行了大量的语言田野调查和民间音乐采风工作。 1938至1939年教学于夏威夷大学,在那里开设过中国音乐课程。1938至1941年,教学于耶鲁大学。之后五年,又回哈佛任教并参加哈佛、燕京字典的编辑工作。其间加入了美国国籍。1946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拍电报请赵元任出任南京中央大学校长。赵元任回电:“干不了。谢谢!” 从1947年到1962年退休为止,赵元任在伯克莱加州大学教授中国语文和语言学,退休后仍担任加州大学离职教授。1945年赵元任当选为美国语言学学会主席。1952年荣任阿加细(Aggasiz)基金会东方语和语文学教授。1959年曾到台湾大学讲学。1960年又被选为美国东方学会主席。 1973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刚起步,赵元任夫妇就偕外孙女昭波和女婿迈克回国探亲。5月13日晚至14日凌晨,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周总理还跟赵元任谈到文字改革和赵元任致力研究的《通字方案》。在座的还有郭沫若、刘西尧、吴有训、竺可桢、黎锦熙等诸友。 1981年,丧妻不久的赵元任应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之邀,偕长女赵如兰、女婿卞学磺、四女赵小中再次回国探亲,受到全国政协主席邓小平的热情接见,并接受了北京大学授予的名誉教授称号。 1982年2月24日赵元任逝世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加州大学为他设立了赵元任基金会,4月4日隆重举行了赵元任逝世纪念会。 主要著作有《国语新诗韵》、《现代吴语的研究》、《广西瑶歌记音》、《粤语入门》(英文版)、《中国社会与语言各方面》(英文版)、《中国话的文法》、《中国话的读物》、《语言问题》、《通字方案》,出版有《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选》等。 赵元任出版的歌集有《新诗歌集》、(1928)、《儿童节歌曲集》 (1934)、《晓庄歌曲》(1936)、《民众教育歌曲集》(1939)、《行知歌曲集》和《赵元任歌曲集》(1981)。1987年在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贺绿汀 提议并推动下,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了五线谱版的《赵元任音乐作品全集》(由其长女、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赵如兰编辑),收有歌曲八十三首、编配合唱歌曲二十四首、编配民歌十九首、赵元任器乐小品 六首,总计一直三十二首作品。 【语言】 赵元任一生中最大的快乐,是到了世界任何地方,当地人都认他做“老乡”。 二战后,他到法国参加会议。在巴黎车站,他对行李员讲巴黎土语,对方听了,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巴黎人,于是感叹:“你回来了啊,现在可不如从前了,巴黎穷了。” 后来,他到德国柏林,用带柏林口音的德语和当地人聊天。邻居一位老人对他说:“上帝保佑,你躲过了这场灾难,平平安安地回来了。” 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巡回讲演,赵元任当翻译。每到一个地方,他都用当地的方言来翻译。他在途中向湖南人学长沙话,等到了长沙,已经能用当地话翻译了。讲演结束后,竟有人跑来和他攀老乡。 赵元任曾表演过口技“全国旅行”:从北京沿京汉路南下,经河北到山西、陕西,出潼关,由河南入两湖、四川、云贵,再从两广绕江西、福建到江苏、浙江、安徽,由山东过渤海湾入东三省,最后入山海关返京。这趟“旅行”,他一口气说了近一个小时,“走”遍大半个中国,每“到”一地,便用当地方言土话,介绍名胜古迹和土货特产。赵元任这位被称为“中国语言学之父”的奇才,会说33种汉语方言,并精通多国语言。研究者称,赵先生掌握语言的能力非常惊人,因为他能迅速地穿透一种语言的声韵调系统,总结出一种方言乃至一种外语的规律。 他还被称为罕见的通才、一个“文艺复兴式的智者”。作为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并称于世的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语言学是他着力最深的领域,然而他同时还兼授物理、逻辑等课程。他雅好音乐,曾专攻和声学与作曲法,会摆弄多种乐器,毕生都与钢琴为伴。他一生创作过一百多件音乐作品,包括声乐和器乐。他跟他的女儿们,凡有机会聚在一起,就组成一个家庭合唱团,分声部地练习演唱他的新作或旧作。难怪人们说,音乐是他生命的组成部分。 赵元任告诉女儿,自己研究语言学是为了“好玩儿”。在今人看来,淡淡一句“好玩儿”背后藏着颇多深意。世界上很多大学者研究某种现象或理论时,他们自己常常是为了好玩。“好玩者,不是功利主义,不是沽名钓誉,更不是哗众取宠,不是一本万利。” 赵元任曾编了一个极“好玩儿”的单音故事,以说明语音和文字的相对独立性。故事名为《施氏食狮史》,通篇只有“shi”一个音,写出来,人人可看懂,但如果只用口说,那就任何人也听不懂了:“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十狮尸。食时,始识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语言学家陈原在回忆文章中写道:“赵元任,赵元任,在我青少年时代,到处都是赵元任的影子。”少年时,他着迷于赵元任翻译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这本是赵兴之所至偶一为之,却成就了一部儿童文学经典译作)。长大了,想学“国语”,就用赵元任的《国语留声片课本》当老师。后来迷上了音乐,迷上了赵元任的音乐朋友萧友梅介绍的贝多芬《欢乐颂》,也迷上了赵元任谱曲并亲自演唱的《教我如何不想她》[2]。 【音乐】 上世纪20年代,赵元任为商务印书馆灌制留声片,以推广“国语”(即普通话)。有一则轶闻,难断真假,但颇可见赵氏当年的风光。赵元任夫妇到香港,上街购物时偏用国语。港人惯用英语和广东话,通晓国语的不多。他们碰上的一个店员,国语就很糟糕,无论赵元任怎么说他都弄不明白。赵无奈。谁知临出门,这位老兄却奉送他一句:“我建议先生买一套国语留声片听听,你的国语实在太差劲了。” 赵元任问:“那你说,谁的国语留声片最好?” “自然是赵元任的最好了。” 赵夫人指着先生笑曰:“他就是赵元任。”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店员愤愤:“别开玩笑了!他的国语讲得这么差,怎么可能是赵元任?” 赵元任在国内发表的音乐论文有:《新诗歌集·序》《“中国派”和声的几个小试验》、《歌词中的国音》《介绍乐艺的乐》、《黄自的音乐》等。这些文章阐述了他的创作经验和对建立中国民族新音乐的看法,其中不乏独到见解,不仅对当时音乐界有重要影响,至今仍有参考价值。此外,他在国内还亲自演唱录制过唱片《教我如何不想他》与《扬子江上撑船歌》等。 语言大师赵元任的九十一字短文: 《施氏食狮史》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 十时,适十狮适市。 是时,适施氏适市。 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 氏拾是十狮尸, 适石室。 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 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 食时,始识是十狮,实十石狮尸 。 试释是事。 注意: 只用一个发音来叙述一件事,除了中文,怕是再无其他语言能做到了。 注音: 原文拼音化后如下(汉语拼音正词法建议数字以阿拉伯数字代表,故「十 shí」作「10」): << Shī Shì shí shī shǐ >> Shíshì shīshì Shī Shì, shì shī, shì shí 10 shī. Shì shíshí shì shì shì shī. 10 shí, shì 10 shī shì shì. Shì shí, shì Shī Shì shì shì. Shì shì shì 10 shī, shì shì shì, shī shì 10 shī shìshì. Shì shí shì 10 shī shī, shì shíshì. Shíshì shī, Shì shǐ shì shì shíshì. Shíshì shì, Shì shí shì shí shì 10 shī. Shí shí, shǐ shì shì 10 shī, shí 10 shī shī. Shì shì shì shì. ------------------------------------------------- 以下两首传为赵元任先生所作 《西溪犀》 西溪犀,喜嬉戏.席熙夕夕携犀徙,席熙细细习洗犀.犀吸溪,戏袭熙.席熙嘻嘻希息戏.惜犀嘶嘶喜袭熙. 《唧唧鸡》 唧唧鸡,鸡唧唧,几鸡挤挤集机脊。机极疾,鸡饥极,鸡冀己技击及鲫。 机既济蓟畿,鸡计疾机激几鲫。机疾极,鲫极悸,急急挤集矶级际。 继即鲫迹极寂寂,继即几鸡既饥即唧唧。 还有一篇: 《羿裔熠邑彝》赵元任塑像羿裔熠①,邑②彝,义医,艺诣。 熠姨遗一裔伊③,伊仪迤,衣旖,异奕矣。 熠意④伊矣,易衣以贻伊,伊遗衣,衣异衣以意异熠,熠抑矣。 伊驿邑,弋一翳⑤,弈毅⑥。毅仪奕,诣弈,衣异,意逸。毅诣伊,益伊,伊怡,已臆⑦毅矣,毅亦怡伊。 翌,伊亦弈毅。毅以蜴贻伊,伊亦贻衣以毅。 伊疫,呓毅,癔异矣,倚椅咿咿,毅亦咿咿。 毅诣熠,意以熠,议熠医伊,熠懿⑧毅,意役毅逸。毅以熠宜伊,翼逸。 熠驿邑以医伊,疑伊胰痍⑨,以蚁医伊,伊遗异,溢,伊咦。熠移伊,刈薏⑩以医,伊益矣。 伊忆毅,亦呓毅矣,熠意伊毅已逸,熠意役伊。伊异,噫,缢。 熠癔,亦缢。 注解: ①熠:医生,据说为后羿的后裔。 ②邑:以彝为邑,指居住在一个彝族聚居的地方。 ③伊:绝世佳丽,仪态万方,神采奕奕。 ④意:对伊有意思,指熠爱上了伊。 ⑤翳:有遮蔽的地方,指伊游弋到了一个阴凉的地方。 ⑥毅:逍遥不羁的浪人,善于下棋,神情坚毅,目光飘逸。 ⑦臆:主观的感觉,通“意”,指对毅有好感。 ⑧懿:原意为“懿旨”,此处引申为要挟,命令。 ⑨胰痍:胰脏出现了疮痍。 ⑩刈:割下草或者谷物一类。薏:薏米,白色,可供食用,也可入药。 赵元任学识渊博,艺术造诣很深。他从小受到民族音乐的薰陶,少年时学习钢琴,在美国留学时曾选修作曲和声乐,并广泛涉猎西欧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他在从事语言学研究过程中,曾到中国各地调查方言,接融了不少民歌、民谣等民间音乐,对中国社会下层生活也有所了解。他在美国留学阶段,即开始从事音乐创作,1915年即发表了钢琴曲《和平进行曲》。“五四”运动以后。他陆续谱写了约100多首作品。其中曾发表过的歌曲40多首、大型合唱曲1首、钢琴小品若干首,分别刊载于《新诗歌集》(1928)、《儿童节歌曲集》(1934)、《晓庄歌曲集》(1936)、《民众教育歌曲》(1939)、《行知歌曲集》和《赵元任歌曲集》(1981),有的散见于报刊。他的不少作品具有鲜明的爱国思想与民主倾向,在艺术上勇于创新。如歌曲《卖布谣》《劳动歌》《教我如何不想他》《上山》《听雨》《呜呼三月一十八》《也是微云》《西洋镜歌》《老天爷》以及合唱曲《海韵》等,流传至今,成为音乐院校的教材及音乐会上经常演唱的曲目。 赵元任的歌曲作品,音乐形象鲜明,风格新颖,曲调优美流畅,富于抒情性,既善于借鉴欧洲近代多声音乐创作的技法,又不断探索和保持中国传统文化和音乐的特色。他十分注意歌词声调和音韵的特点,讲究歌词字音语调与旋律音调相一致,使曲调既富于韵味,又十分口语化,具有独特的风格。此外,他在创作中还注意吸收民间音乐语言,如《听雨》是将常州地方吟诵古诗的音调加以扩展,《卖布谣》是在无锡方言音调基础上创作的以五声音阶为主的曲调;《教我如何不想他》吸收了京剧西皮原板过门的音调;《西洋镜歌》采用了民间拉洋片小调作素材;《老天爷》则具有北方民间说唱音乐的风格。他在创作中对和声的民族化,作了有益的探索和试验,常采用平行四、五度进行,大调主三- 上附加六度音程,以及小七- 与调式和声的手法等。他也十分注意钢琴伴奏在歌曲整体中共同塑造形象和刻画意境的作用。 赵元任是中国音乐界中较早重视收集、改编民歌的音乐家。他曾为数十首中国民歌配上钢琴伴奏并进行演唱,其中以《尽力中华》(根据民间焰口调作词配和声)和《扬子江上撑船歌》(根据江南船工号子改编)影响较大。萧友梅曾认为他的艺术歌曲“替我国音乐界开一个新纪元”(《介绍赵元任先生的新诗歌集》)。 赵元任在国内发表的音乐论文有:《新诗歌集·序》《“中国派”和声的几个小试验》、《歌词中的国音》《介绍乐艺的乐》、《黄自的音乐》等。这些文章阐述了他的创作经验和对建立中国民族新音乐的看法,其中不乏独到见解,不仅对当时音乐界有重要影响,至今仍有参考价值。此外,他在国内还亲自演唱录制过唱片《教我如何不想他》与《扬子江上撑船歌》等。 在历史上往往有些显赫一时的人物,经岁月的淘洗,渐渐使人淡忘。探寻原因,或因其大名显而不“赫”,或因某些复杂的人文因素而日益销声匿迹。而名似销,迹未匿者也不乏其人,赵元任就是其一。 最近,我在家中清理往日底稿资料和老照片时,发现一张已故美籍华人赵元任夫妇的合影。这张照片把我带回18年前(1981年)对他当时访问的片断回忆,虽时隔18年之久,但昔日留下的见闻却依然历历在目。 1981年5月中旬,赵先生应中国社科院邀请二次访问中国。6月30日上午,他在社科院外事局局长王光美陪同下来到北京大学访问。北大校长张龙翔代表北京大学授予他“北京大学名誉教授证书”和一枚北京大学的金色校徽。年已88岁高龄的赵元任教授对此表示感谢,即兴朗诵了他所译的《阿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一段诗,并用无锡方言唱了《卖布谣》歌曲,表达了他的愉快心情。授奖仪式结束后,在北大临湖轩内,这位华发满头、精神矍铄、谈笑风生的老教授与他当年的学生和再传弟子们进行愉快而热烈的交谈。 【罕见的语言天才】 赵元任先生他博学多才,既是数学家,又是物理学家,对哲学也有一定造诣。然而他主要以著名的语言学家蜚声于世。他从1920年执教清华至197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退休,前后从事教育事业52年。中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朱德熙、吕叔湘等都是他的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赵先生永远不会错”,这是美国语言学界对他充满信赖的一句崇高评语。 赵元任原籍江苏常州,1892年生于天津一个书香、官宦之家,著名诗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 数百年”的作者赵翼(乾隆进士),就是他的六世祖。清末,他的祖父在北方做官。年幼的赵元任随其家人在北京、保定等地居住期间,从保姆那里学会了北京话和保定话。5岁时回到家乡常州,家里为他请了一位当地的家庭老师,他又学会了用常州方言背诵四书五经。后来,又从大姨妈那儿学会了常熟话,从伯母那儿学会了福州话。 当他15岁考入南京江南高等学堂时,全校270名学生中,只有3名是地道的南京人,他又向这三位南京同学学会了地道的南京话。有一次,他同客人同桌就餐,这些客人恰好来自四面八方,赵元任居然能用8种方言与同桌人交谈。听他的家人说,他从小就喜欢学别人说话,并善于辨别出各地方言和语音特点。 这段家史说明,赵元任幼年就经过多种方言的训练,开始掌握了学习语言的本领。1910年,他17岁时,由江苏南京高等学校预科考入清华留美研究生班,在录取的72名官费生中,他总分名列第二(胡适名列55)。先在康奈尔大学读数学、物理,后入哈佛攻哲学,继而又研究语言学。1920年回到祖国,在清华大学任教。当时适逢美国教育家杜威和英国哲学家罗素来中国讲学,清华大学派他给罗素当翻译。他在陪同罗素去湖南长沙途中又学会了讲湖南话。由于他口齿清晰,知识渊博,又能用方言翻译,因而使当时罗素的讲学比杜威获得更好的效果。从此,赵元任的语言天才得到了公认,他自己也决定将语言学作为终身的主要职业。 1925年,清华大学增设“国学研究院”,他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被聘为导师,他教授《方音学》、《普通语言学》、《中国音韵学》、《中国现代方言》等课程。1929年,他又受聘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兼语言组主任。到1938年,他再度去美国哈佛大学攻读语言学,经过6年潜心研究,成为名闻世界的语言学家。1945年他被任命为美国语言学会会长,1960年任美国东方学会会长。他先后获得美国三个大学的名誉博士称号。 【“汉语言学之父”】 赵老是中国第一位用科学方法作方言和方音调查的学者。他的耳朵能辨别各种细微的语音差别。在二三十年代期间曾亲自考察和研究过吴语等近60种方言。 赵元任对方言的研究非他人所能及,他会33种方言。他的治学严谨和刻苦,令人叹为观止。 1927年春天,赵老在清华大学研究所担任指导老师时,曾到江、浙两省专门调查吴语。经常是一天跑两、三个地方,边调查边记录,找不到旅馆就住在农民家里。一次,他和助手夜间由无锡赶火车去苏州,只买到硬板椅的四等车票。由于身体太疲乏,上车后躺在长板座上就呼呼地睡着了。等醒来时,满车漆黑,往外一看,才知道前面几节车厢已开走,把这节四等车厢甩下了。助手问他怎么办?他说:“现在反正也找不到旅馆,就在车上睡到天亮吧!”助手见他身体虚弱,劝他每天少搞点调查,他诙谐地说:“搞调查就是要辛苦些,抓紧些,否则咱们不能早点回家呀!将来不是要更费时间,也更辛苦吗?” 在那次调查吴语的行动中,他不辞劳苦,经镇江、丹阳、无锡,每站下车,再乘小火轮到宜兴、溧阳,又转回到无锡等地,冒着严寒,辗转往复,深入群众,多访广纳,记录了大量的当地方言。3个月后,回到北京,他把调查的材料写成一本《现代吴语研究》。在出版此书时,语音符号采用国际音标,印刷厂没有字模,他和助手就自己用手写,画成表格影印,每天工作在10小时以上。这本书出版后,为研究吴语和方言作出极为珍贵的贡献,赵元任也成为我国方言调查的鼻祖。 【他为中国语言学研究开辟了新路】 赵元任教授对音位学理论、中国音韵学、汉语方言以及汉语语法都有精湛的研究,撰写和发表过大量有影响的论文和专著,在国内外学者中享有很高声誉。他在美国除了在大学任教外,又用英文和中文写下了大量语言学著作:《中国语言词典》、《中国语入门》、《中国语文法之研究》、《现代吴语研究》、《钟禅方言记》及《湖北方言报告》等。 1972年,赵老退休后,仍不断致力著述,写出《语言学跟符号的系统》、《白话读物》等书。在他病逝前不久,还构想以同音替代的办法,把《康熙字典》上1万多个字合成一本2000字的《通字》,以用于日常行文,可惜未能如愿。 赵元任早年曾和语言专家黎锦熙先生致力于推广普遍话工作,为此他创造了国语罗马字(注音字母第二式),并灌录了国语留声唱片。赵老经历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他一贯提倡彻底的白话文。1981年笔者访问赵老时,他对目前国内人们的口语有这样的感慨:“现在教育水平高了,人们的说话受广播、报刊、电视等媒体的影响,出口书面语多,不大爱讲白话了。如现在北京人爱说“开始”,不说“起头儿”;把长外衣不叫“大氅”,而叫“大衣”。连小孩说话也是文绉绉的,人们的日常生活语言显得缺少生活气息。” 在他这次回国访问和探亲期间,曾用各种方言和友人、学生进行交谈。著名相声艺术大师侯宝林见到赵老时,两人兴致勃勃地用方言对话,逗得大家捧腹大笑。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社会科学院语言所所长吕叔湘称赞赵老对中国语言学的贡献,一是他以现代的语言作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给中国语言学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二是他给中国语言学的研究事业培养了一支庞大的队伍。 【现代音乐的先驱】 赵元任出身于书香世家。母亲擅昆曲,父亲擅奏笛,可谓夫唱妇随。他自幼便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在音乐上也有天赋,在南京上中学时开始学钢琴,到了大学时代,无论主修那一门功课,他总要进修“和声学”、“对位学”、“作曲”、“声学”等课程。他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歌咏团,并担当过歌咏队指挥。从1922年至1948年,他曾先后创作了歌曲、钢琴曲100余首。 在“五四”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思潮影响下,赵元任热情洋溢地创作了一些富有时代精神的音乐作品。如《呜呼三月一十八》、《我们不买日本货》等具有强烈民主和爱国思想的歌曲。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赵元任歌曲集》中,歌词是由许多现代知名作家或诗人刘大白、刘半农、徐志摩、施谊以及赵元任自己创作的。在《卖布谣》、《劳动歌》两首歌里,他对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和善良质朴的小生产者的悲惨境地寄予无限同情。即使他所作的抒情歌曲,如《秋种》、《听语》、《海韵》,也揭示了人民追求个性解放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1936年,他在“百代”公司灌录了一首《教我如何不想他》的唱片,近半个世纪以来一直脍炙人口。 1981年当他最后访问北京期间,多次被邀请唱这首歌。一次在音乐学院唱完这首歌后,人们向他提问:这是不是一首爱情歌曲?其中的“他”究竟是谁?赵老回答说:“‘他’字可以是男的,也可以是女的,也可以是指男女之外的其它事物。这个词代表一切心爱的他、她、它。”他说这首歌词是当年刘半农先生在英国伦敦写的,“蕴含着他思念祖国和怀旧之情。” 赵老当时还向大家讲了一段有关这首歌曲的趣闻。他说,当时这首歌在社会上很流行,有个年轻朋友很想一睹歌词作者的风采,问刘半农到底是个啥模样?一天刚好刘到赵家小坐喝茶,而这位青年亦在座。赵元任夫妇即向年轻人介绍说:“这位就是《教我如何不想他》的词作者。”年轻人大出意外,脱口而出说:“原来他是个老头啊!”大家大笑不止,刘半农回家后,曾写了一首打油诗:“教我如何不想他,请进门来喝杯茶,原来如此一老叟,教我如何再想他!” 赵元任创作的家庭音乐作品,有些是为女儿写的,也教她们唱。连上邮局寄信的当儿,也不放过,让女儿坐在长凳上学唱。他很会利用时间,把许多歌曲写在小五线谱本子上,随身携带,一有灵感就写。他的大女儿赵如兰说:“他的许多音乐作品,都是在刮胡子的时候创作的。” 赵元任从20年代到30年初所作歌曲的歌词,大部分系刘半农所作。当1933年刘半农因病逝世时,赵老曾深情地写一挽联:“十载奏双簧,无词难成曲;数人弱一个,教我如何不想他!” 【别开生面的婚礼】 1920年,赵元任从美国哈佛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到清华大学任教,经友人介绍认识了出身皖南名门望族的杨步伟女士。杨步伟在考入南京旅宁学堂时,入学考试作文题为《女子读书之益》,她竟大胆地写道:“女子者,国民之母也。”步伟这个名字,就是她的同学、好友看她抱负不凡为她而取的。杨自幼反对封建礼教,不肯缠足,并大胆拒绝了父母为她包办的婚姻,孤身跑到上海读书。1919年,全国掀起反帝和反封建的革命浪潮,杨步伟也参加了这场运动。当时安徽督军兼一、四两方面军军长的柏文蔚,要为500人的女子北伐队办所崇实学校,特聘杨步伟担纲校长之职。她毅然出任,领导学员学纺织、打绒绳、学刺绣,学救护……搞得轰轰烈烈。后来留学日本,在东京帝大获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她在北京绒线胡同和友人合开了一所“森仁妇产科医院”,开创妇女创业风气之先。赵元任在众多的追求者中慧眼识金,一眼认定了大他3岁的杨步伟。他非常敬佩这位女医生的才能和魄力。1921年有情人终成眷属。 说到他们的婚礼,那也是杨步伟女士蓄意向世俗的一场挑战。当时凭他俩家庭关系、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婚礼本应办得挺排场和体面。但他们想打破旧的婚姻制度,俩人别出心裁,先到中山公园当年定情的地方照张相,再向有关亲友发了一份通知书,声明概不收礼。当天下午,他把好友胡适和杨步伟在医院工作时的同事朱征请到家中,由杨步伟掌勺,做了四碟四碗家常菜宴请了这两位证婚人。然后赵元任从抽屉里取出结婚证书,新郎新娘先签了名,接着两位证婚人也签了名,为了合法化,还贴了四角钱印花税,就这样完成了简单而浪漫的婚礼。当这消息传出后,第二天报纸上以《新人物的新式结婚》为大标题,宣扬了一番。连英国哲学家罗素当时也认为这个婚礼“够简单了,不能再简单了。” 【好客之家】 婚后,杨步伟舍弃专业,全心支持丈夫事业。跟随赵元任先后到剑桥、清华、耶鲁、哈佛。杨步伟是闲不住的人,终身热心从事公益事业。赵家人好客,誉满清华。赵老在清华园任教的4年间,每逢节假日,不仅校内来客不断,从市里来访的人也很多。为了能使客人品尝更多地方风味的菜肴和点心,赵太太就和清华几个教授夫人商量,在清华园大门外的小桥边整修了三间小房,合办了一个饭馆,并从东城五芳斋请了一个厨师。饭馆门上贴了一副对联:“小桥流水三间屋,食社春风满座人”。开张那天,几位教授夫人都去帮忙。哪知头一天就来了二百人,不到两个小时,就把事先备好的菜吃得精光。开张两个月,400多元的本钱多为请客垫光了。赵元任为此给夫人笑赠了两句打油诗:“生意茂盛,本钱赔净!” 从1938年起,赵老一家定居美国后,数十年来,他们的家一直是清华留美学生的“接待站”。我国著名科学家周培源、钱学森等许多早期赴美留学的学者,都是赵府的座上客。人们一到了赵家总有一种宾至如归的亲切感。赵太太不仅好客,而且烧得一手淮扬名菜。她曾把自己几十年来创作的名菜经验编成了一本《中国烹调》,在美国畅销不衰。 【一对神仙伴侣】 20多年前,有位记者在美国到赵家访问,称赞赵老夫妇是一对神仙伴侣。杨步伟对他说:“我们争争吵吵60多年,但也和和睦睦共度了大半个世纪”。据了解他们的朋友说,他俩情投意合,但个性却不尽相同。赵元任性格淳厚,重道德,富涵养,不多言,对人和蔼可亲,说话风趣、幽默、凡事三思而行。杨步伟的个性豪爽果断,心直口快,热心助人,想干的事决不终止。可是他们60多年生活在一起,总是相亲相爱,相敬如宾,数十年如一日。 1961年,在他俩结婚40周年纪念会上,有人将赵元任做学问的求实精神比之《西游记》的唐僧玄奘,说玄奘之所以能成功,应归功于观世音菩萨的保护,杨步伟就是赵元任的观世音菩萨。赵元任一生的成就和贡献,的确也是与杨步伟的帮助和鼓励分不开的。1973年6月,他们伉俪作了一次阔别故土后的首次大陆游。周总理、郭沫若、竺可桢等接见了他们。在受到周恩来长达3小时的亲切接见时,杨步伟竟充当了主要角色。赵元任对周总理诙谐地说:“她既是我的内务部长,又是我的外交部长。”充分证明了赵元任对夫人的挚爱。 有不少人说赵元任“惧内”。赵元任从不介意于此,也不否认“惧内”,往往以幽默的语言来回答世俗。一次胡适与杨步伟谈及在家中谁说了算时,她谦虚地说:“我在小家庭里有权,可是大事情还得丈夫决定,不过大事情很少就是了。我与他辩论起来,若是两人理由不相上下,那总是我赢。”赵元任也从不与太太争高低。 1971年6月1日,是他们金婚之日,门生故旧在旧金山“四海酒家”为他们举觞庆祝。杨步伟曾当场赋诗一首:“吵吵闹闹五十年,人人都说好姻缘。元任今生欠我业,颠倒阴阳再团圆。”赵元任也即兴和诗一首:“阴阳颠倒又团圆,犹似当年蜜蜜甜。男女平权新世纪,同偕造福为人间。” 1981年3月1日,杨步伟在美国病逝,赵元任老来丧伴,心情非常悲痛。他给友人写信说:“韵卿去世,一时精神混乱,借住小女汝兰处,暂不愿回柏克莱,今后再也不能说回‘家’了。” 这年的5月21日,赵元任应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之邀,请他回国录制国际音标。录制时,他发了四百多种元音、辅音和声调,连非常细微的差别都十分确切,发音辨音能力与他在三十年代时一样,使在座者惊讶不已,钦佩之至。返美前,他对送行的朋友频频说:“我还要回来的,我还要回来的。” 本来,他的确是打算要回来,而且把归期订在第二年的秋天。可惜事与愿违。时隔7个月,1982年1月底,赵元任先生在麻省剑桥因病离开了人世。他逝世后未举行葬礼,按照他们生前的愿望,子女把他俩的骨灰撒到太平洋,让那深情的海水把他们的思念送回祖国,送回故乡…… 【著作】 语言 《国语新诗韵》 《现代吴语的研究》 《广西瑶歌记音》 《粤语入门》(英文版) 《中国社会与语言各方面》(英文版) 《中国话的文法》 《中国话的读物》 《语言问题》 《通字方案》 《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选》 《中国方言中爆发音的种类》( 1935 ) 《钟祥方言记》( 1939 ) 《湖北方言调查报告》( 1948 ) 《中山方言》( 1948 ) 《台山语料》( 1951 ) 《汉语常用植物词》( 1953 ) 《汉语称呼用词》( 1956 ) 音乐 《新诗歌集》(1928) 《儿童节歌曲集》 (1934) 《晓庄歌曲》(1936) 《民众教育歌曲集》(1939) 《行知歌曲集》 《赵元任歌曲集》(1981) 《音位标音法的多能性》 【校歌】 厦门大学校歌 作词:郑贞文 作曲:赵元任 自强!自强!学海何洋洋!谁欤操钥必其藏? 鹭江深且长,致吾知于无央。 吁嗟乎!南方之强!吁嗟乎!南方之强! 自强!自强!人生何茫茫!谁欤普渡驾慈航? 鹭江深且长,充吾爱于无疆。 吁嗟乎!南方之强!吁嗟乎!南方之强!
同年(公元1892年)出生的名人: 郭沫若 (1892~1978) 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 朱屺瞻 (1892~1996) 画坛一代宗师 江苏省苏州太仓 宋伯行 (1892~1928)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 刘伯承 (1892~1986) 十大元帅,共和国36位军事家 重庆市开州区 张云逸 (1892~1974)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海南省文昌 同年(公元1982年)去世的名人: 黄现璠 (1899~1982) 国际知名民族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家 广西自治区崇左扶绥县 石鲁 (1919~1982)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 明太祖马皇后 (1331~1982) 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妻子 安徽省宿州 贺威 (1921~1982) 辽宁省沈阳法库县 曾圣提 (1901~1982)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 张义纯 (1895~1982) 安徽省合肥肥东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