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 常熟名人录 清[公元1834年-1887年] 翁曾源(1834—1887),字仲渊,号寔斋、海珊,江苏常熟人,生于北京翁氏府邸。为安徽巡抚翁同书次子。咸丰六年(1856)由监生恩赐为举人,同治二年(1863)中状元。因其为翁同龢之侄,人称“小状元”。历官翰林院修撰、国史馆纂修。因体弱多病,未几即告病归里,以书画自遣。一度曾代上海县学和龙门书院批阅课卷。书法得翁同龢指导,临池不缀,日有所成。行笔洒脱,深具董书风格。 翁曾源出生官宦世家。自幼熟读经史,尤擅鉴别,在京期间,常陪侍叔父翁同龢至琉璃厂鉴赏,选购历代名家法帖。任京官时,屡受朝廷邀典,期将大用。惜体弱多病,未几即告归。一度曾代上海县学和龙门书院批阅课卷,藉以聊补。书法得翁同龢指导,临池不缀,日有所成。行笔洒脱,深具董书风格。 常熟翁家,是闻名天下的名门望族。翁曾源的祖父翁心存,道光二年(1822)第二甲第三名进士,咸丰朝官至内阁大学士。"北京政变"后,被慈禧太后任命为同治皇帝的师傅。同治元年(1862)病逝。翁心存的长子翁同书,道光二十年进士,名列第二甲第十七名,官至安徽巡抚。他的第四个儿子翁同龢,咸丰六年(1856)大魁天下,累官至一品尚书,光绪皇帝的师傅,帝党领袖。翁曾源便是翁同书的儿子。 翁心存、翁同书、翁同龢父子皆博学多才,翁曾源幼承家学,也热衷于科举功名。但不幸的是,他患有羊癫风,屡试不中。同治元年,翁心存病死,慈禧太后以同治皇帝的名义特赐翁曾源举人,且免会试,直接参加殿试。翌年四月二十一日殿试,翁曾源居然又高中榜首,在叔父翁同龢大魁七年后,成为翁家第二位状元。翁曾源夺魁,大出众人意外,就连他的叔父翁同龢也颇为诧异,他在日记中写道:"曾源侄近年为病所苦,深虑不能成名。今获先人余荫,得以参加廷试,从容挥洒,难道是上天保佑吗?得喜报,曾源侄考中一甲一名,悲喜交集,涕泪满面。"此科进士共200名,后来出了大批名人。如第一甲第三名即所谓的"探花"张之洞,官至军机大臣,是洋务派的领袖人物。第二甲第五名廖寿恒,官至一品尚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第二甲第二十八名李端芬,官至礼部尚书,是著名的维新派人物。翁曾源榜是清代的"名榜"之一。 但是,翁曾源却没什么作为。中状元后,依例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不久,便因"病"引退了。翁曾源擅长画花卉,乡里得片纸以为宝。他在家度过了20余年的光阴,病发身死。 翁曾源为什么会突然辞官回家呢?据说是来源于慈禧的0。 翁曾源长得英俊潇洒,容貌出众,当时年仅二十多岁,中状元后,人称“美状元”。当时咸丰逝世不到两年。慈禧曾经单独召见翁曾源。以李商隐的《无题》后两句出题让他对上联。以“灵犀一点有心通”来表明心迹。按照诗词格律,一改就成为“彩凤双飞无身翼”。“无身翼”在太后面前说是大不敬的!再一想,灵犀,有心;彩凤,双飞,这是什么意思呀?翁曾源不敢往下想,呆若木鸡的跪在那儿。 最后翁曾源猫着腰倒退这出了大殿,背脊早已冷汗湿透。回到家,第二天翁府就传出新状元突发狂疾的消息,随之翁曾源上 书辞官。慈禧恩准。
翁曾源相关 人物关系: 曾祖: 翁咸封 (1750~1810) 爷爷: 翁心存 (1791~1862) 晚清大臣,翁同龢之父 父亲: 翁同书 (1810~1865) 兄弟: 翁曾桂 (1837~1905) 叔伯: 翁同龢 (1830~1904)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 翁同爵 (1814~1877) 同年(公元1834年)出生的名人: 周赟 (1834~1911) 安徽省池州青阳 嵩昆 (1834~?) 辽宁省 马洪统 (1834~1917)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 谢銮恩 (1834~1921)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 同年(公元1887年)去世的名人: 张宝庆 (?~1887) 浙江省湖州南浔 张瑞麟 (1822~1887)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 廖锡思 (1833~1887)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 巢端南 (1827~1887) 湖南省岳阳市汨罗 李玉湛 (1827~1887) 云南省丽江古城区 黎水保 (1851~1887) 广西自治区河池南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