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 农安县名人录 [公元1913年-1976年] 李劫夫(1913~1976)原名李云龙,曾用名李捷夫。吉林农安人。早年在家乡就读小学、中学。“九一八”事变后,在青岛、南京等地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赴延安,先后在延安人民剧社、西北战地服务团工作。1939年随西北战地服务团赴晋察冀边区,任美术组组长,并担任中华美术界抗敌协会晋察冀分会执委,创作了大量宣传画和政治讽刺画,同时开始创作歌曲。1942年8月调冲锋剧社任音乐教员,后任副社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先后任热河军区胜利剧社副社长、冀东军区文工团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九纵队文工团团长和东北鲁迅艺术学院音乐工作团副团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东北音乐专科学校校长,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并兼任辽宁省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辽宁分会主席。 李劫夫的音乐作品大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通俗、质朴、自然、生动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在晋察冀边区,他以民间分节歌形式写作的许多叙事歌曲,具有突出的成就。他的《自由的农夫王老三》、《王禾小唱》、《五十九个》、《忘不了》、《我们的铁骑兵》、《望见了北斗星》、《李勇对口唱》、《歌唱李殿冰》、《英雄赞》、《小炮班长刘成耀》等,生动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的斗争生活和英雄事迹,曲调亲切动听、结构简练严谨,都是边区群众喜欢演唱的歌曲,流行于华北各抗日根据地。他的《歌唱二小放牛郎》,不仅在当时很有影响,而且歌中讲述的那个小英雄的故事,鼓舞着一代代的少年儿童。 从抗日战争开始,李劫夫创作的歌曲约有2000首。1964年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劫夫歌曲选》,其中收入了他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歌曲作品205首。1997年1月27日,在北京举办了“劫夫作品音乐会”。 来源:保定市地方志办公室
同年(公元191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6年)去世的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