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 新宾满族自治县名人录 清[公元1604年-1636年,清朝宗室大臣] 爱新觉罗·萨哈廉(1604—1636年),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尔哈赤孙子,礼烈亲王代善第三子。 多次随军作战,颇有功劳。天命十一年(1626年),加封贝勒,参与政事。努尔哈赤去世后,萨哈廉与父兄相商,拥戴并最终促成皇太极继承汗位。其后的岁月里,萨哈廉始终保持着对皇太极的忠诚,在清朝初年开拓疆域的军事和政治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天命时期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萨哈廉出生于辽东,是和硕礼亲王代善的第三子。努尔哈赤在位的时候,因功受封为贝勒,参与议政。 天命十年(1625年),蒙古察哈尔部的林丹汗攻打科尔沁部,萨哈廉率领精骑五千亲自前往救援,并为科尔沁部解围。 天命十一年(1626年),萨哈廉跟从其父代善征讨喀尔喀巴林部,接着讨伐扎鲁特部,两场战役都有战功,被授为贝勒。 天聪时期 天聪元年(1627年)五月,皇太极亲自征讨明朝,萨哈廉与贝勒德格类等率精骑为前队至锦州,明军逃走,萨哈璘追歼之,复与三贝勒莽古尔泰等率偏师保护塔山粮运。有明兵二万与我前军八十人遇,击败之,获其马匹甲胄。后金军进围宁远,明总兵满桂率密云兵出城东二里列阵,后金军击败之,追至城下,萨哈璘同诸贝勒分兵剿杀,大获全胜,萨哈璘身受创伤,越战越勇。 天聪三年(1629年),皇太极亲自征讨明朝至波罗河,代善与莽古尔泰在行军途中秘密准备回军,皇太极不悦。萨哈廉和岳托等人支持皇太极继续进军,遂由洪山口克遵化,进逼明朝京师,至德胜门,又败明朝援军。十二月,同诸贝勒略通州,焚其船,克张家湾,围永平,克香河县,又歼沙河驿蒙古兵之出奔山海关者五百人。 天聪四年(1630年),后金攻克永平,与济尔哈朗统兵万人驻守。萨哈廉在驻守永平期间,秉承皇太极恩养汉人的旨意,录用明朝归降道员白养粹、革职汉官孟乔芳、杨文魁等共同管理永平地方军政事务,并将造谣说后金意欲屠城的李春旺斩首示众,保得永平一方安定不说,还迅速招抚了迁安、滦州、建昌、台头营、鞍山堡等周边地区,显示出了卓越的管理才干。三月,遣军击败明副将张宏谟。四月,明军自乐亭、抚宁来攻滦州,萨哈璘率兵救援,明军败走,二贝勒阿敏来代替他的职务,于是携所俘还。 天聪五年(1631年)十一月,皇太极亲征一直与后金为敌的察哈尔蒙古林丹汗,萨哈廉与皇太极长子豪格为前锋。皇太极让诸贝勒指点时政,萨哈廉说:“图治需要看人才。君主辨明正邪,那么臣下就爱惜名节,皇上谨慎委任官吏。遇到大的作战,皇上亲自指挥,各位大臣都听从皇上的战略。如若调兵遣将,最好选择贤明能干的人为帅,赐给兵符,让他全权办理。”皇太极初设六部的时候,萨哈廉掌管礼部。 天聪六年(1632年),后金大军将林丹汗逼至青海打草滩,萨哈廉与济尔哈朗等率右翼兵两万,攻占归化城。其后,萨哈廉按照皇太极的部署,整顿归附后金的蒙古诸部,重建蒙古秩序,从而达到了削弱蒙古势力的目的。 天聪七年(1633年)六月,皇太极向大臣们询问,打明朝、朝鲜、察哈尔这三个地方,先打哪个。萨哈廉说:“应该对朝鲜宽大,拒守察哈尔,而专门攻打明朝。察哈尔即使不派兵攻打,也像巢穴中的虫子,威势将要穷尽。至于明朝,我们稍微放缓攻击,他们的守卫就要更加坚固。臣以为今年秋天就要派兵,趁他们秋收时节,抢夺他们的粮食。看情况留兵防止察哈尔的侵袭。先以骑兵往来袭击 ,再挑选精兵从一片石入山海关,则宁锦防线就没用了;或者仍然从宁锦进入,切断北京的四路,看一下地形、立足粮食多的地方。乘机攻打,两三年的工夫,就见效了。”就能攻克山海关。 天聪八年(1634年),萨哈廉偕同睿亲王多尔衮迎接降将尚可喜,招抚广鹿、长山二岛户口三千八百多人。又跟从讨伐明朝,萨哈廉从喀喇鄂博攻克得胜堡。攻打代州,夜袭明朝的崞县并将其攻克。王东、板镇二堡军民弃堡遁而走。又击败代州的明军。在大同与皇太极会师,向他汇报俘获的数目。 英年病逝 崇德元年(1636年)正月起,萨哈廉开始卧病在床,皇太极不仅多次亲自探望,而且还遣人“时时存问”,如派大学士希福前往慰问萨哈廉说,朕是多么盼望你的病能快点好啊,可是你却不要因为朕如此切念而着急上火,千万要安心调养恢复健康,那才是真的爱戴朕。萨哈廉对此感激涕零,回奏说,蒙皇上如此恩眷,臣或生或死又有何憾?只是“当国家大勋垂就”之际,臣却不能“尽力捐躯”,反而缠绵病榻,真是恨事啊!皇太极闻奏,十分伤感,恻然叹道,国家岂是坚兵利甲能治理的,他日大业成就,“没有这样的人,谁来整理朝政啊”同年五月十一日,皇太极不顾诸王谏阻,又一次亲临探望萨哈廉。久病的萨哈廉已羸弱不堪,皇太极一见忍不住潸然泪下,而萨哈廉也悲不自胜,泪流千行,片刻萨哈廉病逝,时年33岁。皇太极为此非常伤心,从辰时哭到午时,乃还宫,仍于庭中设幄座,不御饮食,至戌时乃入食。辍朝三日,以示悼念。 五月二十三日,因病而未得封王的萨哈廉被追封为和硕颖亲王。当日,皇太极率诸王及文武大臣等亲往祭奠,皇太极不仅亲自奠酒,而且再次悲伤地哭,遣官宣读封册之文后,皇太极“复痛哭三奠”,追封萨哈廉为颖亲王。 康熙十年(1672年)五月,追谥“毅”。乾隆十九年(1755年)九月,入祀盛京贤王祠。
人物关系: 远祖: 爱新觉罗·孟特穆 (1370~1433) 太祖: 爱新觉罗·充善 (?~1467) 烈祖: 爱新觉罗·锡宝齐篇古 天祖: 爱新觉罗·福满 高祖: 爱新觉罗·觉昌安 曾祖: 爱新觉罗·塔克世 (1543~1583) 爷爷: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559~1626) 清朝皇帝,中国古代十大贤君 叔祖父: 爱新觉罗·舒尔哈齐 (1564~1611) 爱新觉罗·穆尔哈齐 (1561~?) 爱新觉罗·巴雅喇 (?~1624) 爱新觉罗·雅尔哈齐 (1565~1589) 父亲: 爱新觉罗·代善 (1583~1648) 礼亲王 儿子: 爱新觉罗·勒克德浑 (1619~1652) 孙子: 爱新觉罗·勒尔锦 (1652~1706) 清朝第二代顺承郡王 兄弟: 爱新觉罗·岳托 (1599~1638) 侄子: 爱新觉罗·罗洛浑 侄孙: 爱新觉罗·罗科铎 爱新觉罗·杰书 (1645~1697) 康亲王 爱新觉罗·祜塞 (1628~1646) 叔伯: 堂兄弟: 堂侄: 康熙爱新觉罗·玄烨 (1654~1722) 清圣祖,玄烨 爱新觉罗·福全 (1653~1703) 爱新觉罗·常宁 (1657~1703) 爱新觉罗·隆禧 (1660~1679) 爱新觉罗·永干 (1660~1667) 爱新觉罗·奇绶 (1659~1665) 爱新觉罗·硕塞 (1628~1654) 爱新觉罗·豪格 (1609~1648) 堂侄: 爱新觉罗·富绶 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 (1642~1656) 爱新觉罗·叶布舒 (1627~1690) 爱新觉罗·韬塞 (1639~1695) 爱新觉罗·常舒 (1637~1699) 爱新觉罗·高塞 (1637~1670) 爱新觉罗·洛博会 爱新觉罗·洛格 (1611~?) ,满族 堂姊妹: 建宁公主 (1641~1703) 固伦淑哲公主 固伦淑慧长公主 固伦雍穆长公主 (1629~1678) 固伦永安长公主 固伦端靖长公主 固伦温庄长公主马喀塔 (1625~1663) 固伦端顺长公主 爱新觉罗·多尔衮 (1612~1650) 睿亲王 爱新觉罗·多铎 (1614~1649) ,满族 堂兄弟: 爱新觉罗·多尔博 (1643~1673) 堂侄: 爱新觉罗·苏尔发 (1664~1701) 爱新觉罗·察尼 (1641~1688) 爱新觉罗·褚英 (1580~1615) 堂兄弟: 爱新觉罗·尼堪 (1610~1652) 爱新觉罗·阿济格 (1605~1651) 清代亲王。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 爱新觉罗·汤古代 (1585~1640) 爱新觉罗·莽古尔泰 (1587~1632) 爱新觉罗·阿拜 (1585~1648) 爱新觉罗·费扬果 (1620~1640) 爱新觉罗·塔拜 (1589~1639) 爱新觉罗·巴布泰 (1592~1655) 爱新觉罗·德格类 (1592~1635) 爱新觉罗·巴布海 (1596~1643) 爱新觉罗·赖慕布 (1611~1646) 爱新觉罗·阿巴泰 (1589~1646) 堂兄弟: 爱新觉罗·岳乐 (1625~1689) 清朝宗室、将领 堂侄: 爱新觉罗·塞楞额 (1658~1699) 清护国统领、辅国将军 爱新觉罗·博洛 (1613~1652) 爱新觉罗·博和讬 (?~1648) 堂侄: 爱新觉罗·彰泰 (?~1690) 姑妈: 固伦端庄长公主 同年(公元1604年)出生的名人: 夏汝弼 (1604~1649) 石鼓书院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 孙嘉绩 (1604~1646) 浙江省宁波慈溪 卢綋 (1604~?)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 贾维承 (1604~1670) 浙江省金华义乌市 来集之 (1604~1682) 浙江省杭州萧山 同年(公元1636年)去世的名人: 纳喇·巴奇兰 (?~1636) 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 姚希孟 (1579~1636) 吴中三孟 江苏省苏州 唐时升 (1551~1636) 明代学者 上海市嘉定 施达 (1573~1636) 安徽省池州青阳 戴君恩 (1570~1636)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 朱寿鋐 (?~1636) 明朝第八代鲁王 山东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