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 中山区名人录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汪顺亭,男,1935年1月7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籍贯山东省肥城县。 惯性技术与导航设备专家,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七0七研究所研究员。 汪顺亭院士长期从事舰船惯性导航系统、原理方案和惯性平台研制工作。我国自行研制的舰船用高精度、长寿命、动压马达液浮陀螺惯性导航系统主要完成人,1994年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完成了多型惯性导航系统的研制。第一代三型舰船惯性导航系统原理方案课题负责人。第二代舰船惯性导航系统主任设计师。创造性地设计了原理方案,采用双重信息导航方式、0 两组位置误差信息精校准等先进技术,应用符合实际的工程设计方案,解决了“奇点校准”难题,提出提高系统精度和可靠性的新方法-“无监控陀螺的H调制技术”(系统监控),仿真证明可行,有工程实践基础。2001年在北京理工大学从事科研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期间承担《惯性/水声组合导航技术研究》、《惯性导航系统工作模式研究》、《水下无人潜器及导航技术》、《极区导航技术》、《舰载机惯性导航系统动基座对准技术》等多项课题的首席技术顾问,发表专利、论文多篇,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多名。 汪顺亭院士,1962年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包曼国立技术大学,同年回国后分配到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707研究所工作,196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获高级工程师职务,88年获研究员职务,历任研究所专业组长、研究室副主任、所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兼副所长;现从事光纤陀螺技术及捷联式(无平台)惯性导航系统的研究工作。由于工作需要,95年曾被任命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对俄独联体技术引进领导小组高级顾问,从事国际技术交流和技术引进工作。99年回所工作。前后担任过天津市科协二届委员,国防科工委惯性技术军工组成员,军用惯性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导航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惯性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学术交流部主任,《惯性技术学报》编委会副主编,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理事,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7研究所首席顾问、研究员,东南大学兼职教授等多种职务。汪顺亭长期从事舰船惯性导航系统、原理方案和惯性平台的研制工作,是中国自行研制舰船用高精度、长寿命、动压马达液浮陀螺惯性导航系统的开拓者之一。在国家重点项目第一代(915-2A、915-2B、915-2C)舰船惯性导航系统的研制工作中任课题负责人。主持完成了原理方案设计,系统分别装备各类舰艇,多次完成国家重点工程试验和测控任务。“915-2A”获国家科学大会奖、“915-2C”获国防科委三等奖;他还在在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第二代(915-2D)舰船惯性导航系统研制工作中任主任设计师,主持设计、研制和试验全过程,系统改进原理方案,成功地进行了简化、人机工程和物理设计,采用双重信息导航方式提高了定位定向住处的可信度和可靠性,采用0 两组位置误差提高了精校准方位测漂精度,按实战要求设计了“奇点校准”方案。 通过上述工作,使中国舰船惯导系统成功地完成了海上鉴定试验,解决了国家重点工程重大关键技术。汪顺亭还主持设计了第二代派生产品惯导系统的修改设计和研制工作,该系统装备测量船,0 完成了同步卫星和澳星发射等重要测控任务。1991年曾获中船总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1993年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为第一获奖人。他还提出了提高系统精度和可靠性的新方法“系统监控”(无监控陀螺的H调制技术),综合处理两套动态备份系统的信息估计漂移校准系统,有工程实践基础,仿真试验证明可行,为中国舰船惯性导航系统的研制成功和推广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汪顺亭在《惯性技术》等学术刊物及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会上还发表有《船用惯性系统中多重信息的获得与应用》、《船用惯性系统的研制》等多篇论文。主持审查了多项惯性技术与导航设备标准。合译著《惯性导航应用理论》;参编的《船舶导航仪器设计手册》获船总科技进步二等奖,为第三获奖人。
相关院校: 北京理工大学 同年(公元1935年)出生的名人: 王浚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 苏哲子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陕西省咸阳 潘健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上海市 曾广商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