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 灵丘名人录 [公元1850年-1922年] 杜上化(1850~1922),字子诚,灵丘县上寨镇人。祖籍河南洛阳。祖父杜圣官居洛阳府,因被-诬告遭满门抄斩,府内一老仆救出两幼子,逃到河北阜平县谢地村,后至灵丘县南铺村,被一姓任的老人收养,弟兄俩一个改姓任,一个仍姓杜。姓杜的即杜上化的父亲,后定居上寨。杜上化弟兄4人,他为长。 杜上化自幼聪颖好学,10岁就通经论文,被誉为“神童”。13岁做《山汉辩》,批驳鄙视山里人的城里阔少,同年在大同府考中秀才。15岁时受聘于河淅村大户陈山风家教书。他拜东河南“书神”王树乃为师,边教书边学习,写下了《伍员吹箫乞食赋》和《人格论》,表现出非凡的文才和远大抱负。23岁(1873)时赴太原府应试中举。1883年赴京会试,因此时提倡废科举、兴新学,他便回乡教书并开始参加社会活动。 时值八国联军入京,两宫西逃,清军败退,匪盗横行,骚扰乡民。杜上化便组织附近35个村的青年,建立民团组织,南到大地,北到银厂,东到招柏,西到串岭,方圆几十里联成一片,故称“联庄会”。杜上化自任武备,制造刀枪,与匪盗搏战。自此社会得以安宁。办民团期间杜上化还撰写了《东菜孝社语录》一书,宣扬自己的政治观点。 当时,杜上化创办的民团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加之他的学生遍布各地,自成学派体系,很快成为山西颇有名望的人物。1908年杜上化加入同盟会,1909年10月被选为山西省咨议局议员、副议长。1911年10月29日山西革命军在太原起义成功,杜上化极力推荐标统(团长)阎锡山任山西省军政府都督,他也被推选为总参议兼议会议长。1912年1月12日,杜上化等奉命去大同与清毅军郭殿邦、陈希义谈判,为大同革命军和清军调停,达成协议,革命军安然撤出大同。 1912年1,月22日,清山西巡抚张锡銮和杜上化派代表到包头,欢迎娘子关失守后北撤的阎锡山回晋,未果。4月4日阎锡山回太原,任山西督府都督,杜上化任秘书监。后秘书监改为秘书长,由赵戴文担任,杜上化专任总参议。1913年1月山西第一届省议会成立,杜上化被选为议长。1916年,阎锡山赶走省长孙发绪,在杜上化等议会多数参议员的支持下,兼任了山西省长。阎锡山掌握了山西军政大权后,排斥异己,独断专行,杜上化对此不满。阎锡山则对杜上化有了戒心,只给杜一个虚职,并进行限制、监视。杜上化身处逆境,加之身体状况不佳,于1918年冬以病休名义退出政界,辞官回乡,时年68岁。 杜上化为辛亥革命曾做了不少工作。孙中山抵晋时曾与杜上化彻夜长谈,并说“杜子诚先生为尔山西一日不可少之人物”。魏德新、王锡三等革命党人都受过杜上化的保护,阮尚贤多次来山西,与杜结成好友,经济上也曾得到过杜的援助。杜上化在这个时期曾写下《国民解》和《记女豪杰》两篇文章,反映出他的强烈的爱国思想,他呼吁国民“咬牙根,立定脚跟;具爱国之热心,学保国之能力,以修身立国民之本。” 杜上化回乡后自荐双峰寺学校当校长,决心为家乡培养人才。他讲新学,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后因身体不佳,到觉山寺养病。杜上化回乡后阎锡山仍多次派人密探其行踪,学生张合壁到觉山寺探望他,被密探抓至灵丘城西杀死。杜上化对自己保举阎锡山的做法深为悔恨,临终前对子孙及乡绅们口述了《警告全省百姓讨阎书》,列举了阎锡山十大罪状,并托人翻印成册,传布全省。 1922年6月18日,杜上化在上寨故居病故,享年72岁。阎锡山拨款为其树碑,义子张汉杰(大同镇守使)在大同为其召开了追悼会,大同、太原及全国各地代表和生前好友千余人参加了追悼会。
同年(公元1850年)出生的名人: 陈嘉伦 (1850~1905) 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 郭宗应 (1850~1928) 福建省三明市明溪 郑蕙 (1850~1872) 浙江省温州苍南 王子坚 (1850~1920) 陕西省咸阳三原 李雨田 (1850~1920) 陕西省咸阳三原 同年(公元1922年)去世的名人: 邓升平 (1852~1922) 广西自治区桂林市全州 王海涵 (1858~1922) 甘肃省天水甘谷县 郑观应 (1842~1922) 南粤先贤 广东省中山市 陈子褒 (1862~1922)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 蔡升元 (1652~1922) 浙江省湖州德清 吴隐 (1866~1922) 浙江省绍兴柯桥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