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 云州区名人录 清[公元1842年-1916年] 李殿林,字荫墀,大同县西册田乡大王村人(原属阳高县,后归大同县)。据清代《大同府志》记载:"元丞相脱脱墓,府东百二十里大王村,有碑记,大同李氏,其后也。"从上述情况可以推断,李殿林祖上系蒙古族人。 李殿林之父李增桂,共有五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长子李时中,次子是虚设,老三李士林,老四李毓林,老五李苑林,老六李殿林,女儿李美林。因为李殿林在李氏门中排行第六,故而,当地乡亲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六大人"。李家当时在大王村中,虽然属于小康之家,但是常常遭受本村恶霸地主郝威的欺侮。所以,决心发奋图强改换门庭,不惜花费重金,延请浑源州水香寺的科举进士谢定书来到李家,专门教授六个儿女读书。由于谢定书先生知识渊博,督教学生有方,再加上李氏兄弟苦读不辍,因此,在同治、光绪年间,李家兄弟全部科考及第。 清同治甲子年间,18岁的李殿林赴太原乡试中文举。同治十年辛未科进士及第,多年来曾经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编修、广西学政、咸安宫总裁、日讲起居官总裁、科举会试主考官、内阁学士、礼部左侍郎、兵部右侍郎、广东乡试正考官、吏部左侍郎、江苏学政、正白旗汉军副都统、邮传部尚书、正黄旗汉军都统、吏部尚书、充经筵讲官司、参予政务大臣、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礼学掌院大学士、赠紫禁城骑马,西苑门内乘二人肩舆,优礼有加。 李殿林平日居官慎守成法,廉洁奉公,馈遗无受,请托无听,循规任免,从未安置私人。在署邮传部尚书时,整顿吏治,革除积弊,一日-数十百员,营私渎职者望而生畏,因而使国家财经收入骤增,吏治廉洁,但他自己却两袖清风,一尘不染。 辛亥革命时期,李殿林目睹清朝政囧府昏庸腐败,料知清朝气数已尽,难以挽回,只好上疏辞官。于1912年2月8日离职回到原籍大王村闲居。在此期间,曾于西册田村桑干河铁索桥北岸,亲笔书写普济桥碑文。石碑正面写有"普济桥"三个大字,其字体浑雄有力,气势宏伟,为世上罕见,石碑后面刻有铁绳桥诗一首: 层冰开(氵互)客心惊,每到春秋阴旅行。 西望河源来马邑,东连山势拱燕京。 悬崖陡立千寻峭,铁索凌虚一道横。 步步舆梁无痛涉,回头共说险途平。 1917年,李殿林因病去世,享年74岁。丧讣传到故宫,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宣统甚表哀悼,谥号"文僖",追赠相国。墓葬于大王村北,如今石兽、碑文并存。李殿林辞职归里之后,为人公正,恤老怜贫,很受当地人民爱戴。直到现在,阳高县和大同县一带人民,经常传颂着"六大人"刻苦攻读、智审-和为民除害的故事,每逢清明时节,经常有人前往坟前祭扫。
同年(公元1842年)出生的名人: 李有棻 (1842~1907) 创建江西铁路先驱 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 郑观应 (1842~1922) 南粤先贤 广东省中山市 刘清韵 (1842~1915) 江苏省连云港海州 唐景崧 (1842~1903) 爱国将领 广西自治区桂林市灌阳 梅巧玲 (1842~1882) 同光十三绝 北京市 同年(公元1916年)去世的名人: 吴石仙 (1845~1916) 萍花九友 江苏省南京 张弼士 (1840~1916) 南粤先贤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 詹姆士 (1860~1916)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 黄兴 (1874~1916) 中华民国开国元勋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 张华 (1855~1916) 甘肃省庆阳华池县 盛宣怀 (1844~1916) 中国历史上二十大富豪 江苏省常州天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