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历史笔记 首页 河北邯郸名人 杨露禅

杨露禅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邯郸市 永年县名人录

清[公元1799年-1876年,中国十大武术家]

杨露禅(1799—1875?1876),名福魁。直隶省广平府(今河北省永年县)人。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太极拳事业深入推广,发扬光大的伟大武术家。 1840年左右,杨露蝉自豫北温县陈家沟学拳艺成后返回家乡冀南永年县设坛教拳,拳械运用高妙,所向无不披靡,乡里高手尽皆慑服。后来因故又被荐往北京,历任大户酱园张家,京师旗营武术教师等。晚年时被延请至王府授拳,因众多弟子大都出身高第,礼遇有加,使得太极拳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非同一般。旧社会武行规矩虽大,但争斗也极多,露禅公因每在擂台上与别家武者较量,出手即见红,一响必成功,遂被誉为打遍京城"杨无敌",名声大噪。

这里必须提到另一个武术大家,因为对武林旧事稍有知晓的人会有疑问产生,既然是无敌,那么和董海川之间又是怎么一档子事儿呢?其实是露禅公进京较早闯出名头,而海川公于咸丰年间来京,又因为不能说的秘密(这秘密直到老爷子临去世才悄悄告诉身边几个最贴心亲近的弟子.),先入宫禁,后转肃邸,长期隐藏行迹(不知用时髦的词儿“潜伏”行不行)。机缘巧合之下,两位不世出的武林英豪相遇,流传下许多种版本的传奇故事。看官们只要翻翻古今中外的历史瞅瞅,有很多与之类似的事儿。举几个例子,比如诸葛亮司马懿,宇文泰和高欢,埃提乌斯和阿提拉,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等等。依我个人的看法,英雄好汉值得敬仰不应该只是做了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更值得敬仰的是他们做事处世的人格魅力。英雄不应该由我们这些后来的旁观者去揣测臆想,妄加蜚语;只有真正的英雄之间,才会有真正的相互理解,他们最有资格评论对方,而他们的评论最为客观和珍贵。我们后辈只观后自悟自修便好。“独孤求败”其实是最寂寞,最无奈,最苍凉的;两位巅峰武者不打不相识,到相见恨晚,惺惺相惜引为知己。在达到其他武林俗手难以企及的高度后,却不曾停下对道艺求索的脚步。撇开门户藏私陋习,倾心交流拳理-。不图学着武行老辈儿的功夫和修养,偏要做“蜂麻燕雀”的老合。老辈儿都知道互补优劣,各取巧拙,虚心求进,另一面视之为独尊自崇的专利。还有几种人另走别的路,得明师教诲不思善学而别有所图;投名师座下不思勤修而实欲借彼之名扬己;大骂着真小人而自做伪君子;大骂着真君子(含老辈儿中人)而自做还不如小人;大赞着真君子,暗褒自己真君子才是正题;大赞着伪君子,有利可图如是做,反正败露后可以一推六二五等等。说罄竹难书,您觉得过分吗?说画图难足,看官好笑吗?

摧残传统武术的不单只是残酷战争,社会震荡,-浩劫这些显而易见的波折,其实在和平安定的年月里往往涌动着能量巨大的暗流,它带来的后果不可预料,影响极为深远。对历史,民俗,文化稍有兴趣或涉猎的朋友自然明了于心,就像一个真理扭曲的时间够长就会成为歪理,而歪理同样会取代真理。老话不是说了嘛:“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杨露禅在陈氏师徒练拳时,在一旁观看,久而久之,竟有所得。后被陈长兴发现,见其是可造之才,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大胆摒弃门户之见和江湖禁忌,和陈德瑚商量,准其在业余时间正式学习太极拳。

这样,杨露禅才得以正式拜陈长兴为师。这便是民间传说中《杨露禅陈沟偷拳》的真貌 。经小说家的艺术加工,如民国初年有人所编的传奇小说《金蝉盗技》等,也由此衍化而来。宫白羽武侠小说《偷拳》和由此书改编的电影《神丐》以及最新热播电影《太极1》和《太极2》,就是根据上述杨露禅学艺故事虚构创作的。

杨露禅正式拜师后。十八年中三下陈家沟,深得陈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长兴先生所传精髓。艺成时,他已是四十岁左右的人了。为了生活,他先在家乡永年教授太极拳,后被人推荐去北京授徒。因武艺高强,号称“杨无敌”。他在北京授拳时,因弟子多为王公大臣,贝勒贵族,生活奢侈而体弱多病,又不耐艰苦。杨露禅考虑到这些人的身体素质和保健需要,将自己所学太极拳中的一些高难度功架简化,使姿势较为简单,动作柔和易练。既适合穿长衫、留辫子的人练习,又有益于健身。后经其子、孙修改,定型而成杨式太极拳,并发展成大小两种套路。其特点是:柔和缓慢、舒展大方,速度缓匀,刚柔内含、深藏不露、轻沉兼有。此拳一出,在京、津一带影响很大,学者日众,而这时陈家的太极拳却仍在陈姓内部传递,所以当时的武术传人杨季子写的诗中,有“谁料豫北陈家拳,却赖冀南杨家传”的句子。


  杨露禅相关

武禹襄故居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

晚清十大武术名家


人物关系:

儿子:

杨健侯 (1839~1917)

孙子:

杨澄甫 (1883~1937) 杨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

曾孙:

杨振铎

杨振国 (1928~2013)

杨振基 (1921~2007) 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

杨振铭 (1910~1985)

杨少侯 (1862~1930)

杨班侯 (1837~1892)

杨凤侯

孙子:

杨兆林

学生:

全佑 (1834~1902)

徒孙:

吴鉴泉 (1869~1942)

王茂斋 (1862~1940)

老师:

陈长兴 (1771~1853) 太极拳第六代传人



  同年(公元1799年)出生的名人:

汪昉 (1799~1877) 江苏省常州

普希金 (1799~1837) 俄国文学之父 欧洲俄罗斯

顾观光 (1799~1862) 上海市金山区

林品南 (1799~1885) 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

梁韬 (1799~?)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



  同年(公元1876年)去世的名人:

姚学乾 (1834~1876)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

杨毓瑝 (1822~1876) 山东省潍坊市

李佐贤 (1807~1876)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

瓜尔佳·文祥 (1818~1876) 晚清名臣 辽宁省

蒋师轼 (1844~1876) 清文学家、书法家 江苏省

罗士楙 (1794~1876) 广东省韶关市南雄

10

送花
13
上一篇:姚卫国
下一篇:杨振国

最新评论

邯郸推荐榜
本站测算方面的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蜀ICP备2024113589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