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历史笔记 首页 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北京名人 爱新觉罗·胤祺

爱新觉罗·胤祺

北京市 东城区人物

清[公元1679年-1732年,清康熙帝第五子]

  爱新觉罗·胤祺(1679—1732),恒温亲王允祺,原名胤祺,清康熙帝第五子,宜妃郭络罗氏生,康熙四十八年晋封为和硕亲王,赐号为恒亲王,赐银5000两,子弘昇为世子。康熙评价此子心性甚善,为人敦厚。雍正十年薨,年五十有四,赐祭葬如典礼,谥曰温。雍正十二年立碑勒铭,称其“秉性和平”,持躬谦谨,颇具乐善之风。  爱新觉罗·胤祺,雍正帝胤禛(zhēn)即位后,为避名讳,除自己外,其他皇兄弟都避讳“胤”字而改为“允”字排行,因此又作"允祺"。  康熙十八年—雍正十年(1679—1732)  清圣祖康熙帝第五子,雍正帝异母弟,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己未十二月初四日申时生,宜嫔郭络罗氏(即宜妃)。  胤祺幼时养於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宫内。9岁尚未读过汉文。  胤祺心气平和性情善良,给人以“心性甚善,为人淳厚”的印象。  康熙三十五年,率领正黄旗大营随康熙出征葛尔丹;康熙三十六年闰三月十五日,胤祺正式迎娶嫡福晋(前已有侧福晋)。  康熙三十七年三月,胤祺同胤禛、胤祐、胤禩被封“多罗贝勒”。  康熙四十七年秋冬康熙帝病时,胤祺同胤祉、胤禛陪侍床边。  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复立太子胤礽同时胤祺、胤祉、胤禛被封赐亲王;同年十月二十一日正式册封“和硕恒亲王”,康熙五十一年,再度废太子的“讬合齐父子贪赃不法案”中,胤祺、胤祉、胤禛、胤祐都起到重要作用,各得赐银5000两,子弘昇为世子。  此前後,胤祺在热河避暑山庄之南小上岗得赐府邸一座,後人称“老五爷府”。  康熙五十六年,太后病重,胤祺劝慰康熙“臣自幼蒙皇太后祖母养育。皇父圣体违和,一应事物臣可料理。”康熙:“我在,尔何克代理耶!朕务期躬尽典礼耳。”  康熙五十七年,胤祺奉命与内大臣马尔塞往奠故大学士李光地茶酒,并带去赐银千两。  七月,镇国公吞珠病故,上命赐鞍马、散马各2,白银2000两。遣胤祺送往。  康熙五十八年十二月初六日。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两周年忌。由胤祺、胤禛、胤礼至奉先殿恭代行礼。  十二月初十日,康熙帝命胤祺、胤祹前往迎作战阵亡的湖广总督、西安将军额伦特灵柩回京。  雍正二年清明,胤祺奉命往清东陵的孝东陵致祭。  雍正四年五月,雍正令胤祉、胤祺为已获罪的胤禟改名。  雍正十年(1732年)五月十九日丑刻故。谥曰“温”。时年五十四岁。  雍正十二年(1734年)立碑勒铭,称其“秉性和平”,持躬谦谨,颇具乐善之风。  葬于蓟州的贾家山。


  人物关系:

鼻祖:

爱新觉罗·充善 (?~1467)

远祖:

爱新觉罗·锡宝齐篇古

太祖:

爱新觉罗·福满

烈祖:

爱新觉罗·觉昌安

天祖:

爱新觉罗·塔克世 (1543~1583)

高祖: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559~1626) 清朝皇帝,中国古代十大贤君

曾祖: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1592~1643) 清朝皇帝

爷爷:

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 (1638~1661) 清朝皇帝

奶奶:

顺治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1640~1663)

叔祖父:

爱新觉罗·硕塞 (1628~1654)

爱新觉罗·豪格 (1609~1648)

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 (1642~1656)

爱新觉罗·叶布舒 (1627~1690)

爱新觉罗·韬塞 (1639~1695)

爱新觉罗·常舒 (1637~1699)

爱新觉罗·高塞 (1637~1670)

爱新觉罗·洛博会

爱新觉罗·洛格 (1611~?) ,满族

姑奶:

建宁公主 (1641~1703)

固伦淑哲公主

固伦淑慧长公主

固伦雍穆长公主 (1629~1678)

固伦永安长公主

固伦端靖长公主

固伦温庄长公主马喀塔 (1625~1663)

固伦端顺长公主

父亲:

康熙爱新觉罗·玄烨 (1654~1722) 清圣祖,玄烨

儿子:

爱新觉罗·弘升 (1696~1754)

兄弟:

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 (1678~1735) 雍正清朝第五位皇帝,康熙皇帝第四子

侄子:

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 (1711~1799) 清朝第六位皇帝,在位六十年

侄孙:

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颙琰 (1760~1820) 嘉庆清朝第七位皇帝

爱新觉罗·永璇 (1746~1832)

爱新觉罗·永琏 (1730~?)

爱新觉罗·永琪 (1741~1766)

爱新觉罗·永瑆 (1752~1823) 清高宗乾隆帝第十一子

爱新觉罗·永璜 (1728~1750)

爱新觉罗·永琮 ,满族

和硕和嘉公主 (1745~1767) ,满族

固伦和敬公主 ,满族

爱新觉罗·永璘 (1766~1820)

固伦和静公主 (1756~1775)

固伦和孝公主 (1775~1823) 清高宗乾隆帝第十女

爱新觉罗·永瑢 (1743~1790) ,满族

爱新觉罗·永璂 (1752~1776)

爱新觉罗·永璋 (1735~1760)

爱新觉罗·永璐 (1757~1760)

爱新觉罗·永璟

爱新觉罗·永珹 (1739~1777)

爱新觉罗·弘曕 (1733~1765) 甄嬛传

爱新觉罗·弘昼 (1712~1770)

侄孙:

爱新觉罗·永琨 (1743~1802)

爱新觉罗·永璧 (1733~1772)

爱新觉罗·弘时 (1704~1727)

爱新觉罗·弘晖 (1697~1704)

爱新觉罗·弘昀 (1700~1710)

爱新觉罗·弘昐

爱新觉罗·胤禩 (1681~1726) 康熙皇帝第八子

爱新觉罗·胤礽 (1674~1725) 清圣祖玄烨第二子

侄子:

爱新觉罗·弘晳 (1694~1742)

爱新觉罗·胤禟 (1683~1726) 康熙帝的第九子

爱新觉罗·胤祉 (1677~1732) 康熙第三子

爱新觉罗·胤禔 (1672~1735) 康熙帝长子

爱新觉罗·胤礼 (1697~1738) 清康熙帝第十七子

爱新觉罗·胤祥 (1686~1730) 康熙皇帝第十三子,怡亲王

侄子:

爱新觉罗·弘晓 (1722~1778) ,满族

侄孙:

爱新觉罗·永蔓

爱新觉罗·永琅

爱新觉罗·弘晈 (1713~1764) ,满族

爱新觉罗·弘暾 (1711~17) ,满族

爱新觉罗·弘昌 (1706~1771) ,满族

爱新觉罗·胤禧 (1711~1758) 康熙帝第二十一子

爱新觉罗·胤祎 (1706~?) 清圣祖康熙第二十子

爱新觉罗·胤禵 (1688~1755) 康熙帝的第十四子

爱新觉罗·胤祐 康熙帝第七子

爱新觉罗·胤祜 (1711~1744) 康熙第二十二子

爱新觉罗·胤禑 (1693~1726) 清康熙帝皇十五子

爱新觉罗·胤禄 (1695~1767) 康熙皇帝第十六子

侄子:

爱新觉罗·弘普 (1713~1743) ,满族

侄孙:

爱新觉罗·永瑺 (1736~1787) ,满族

爱新觉罗·胤俄 康熙第十子

爱新觉罗·胤祁 康熙第二十三子

爱新觉罗·胤祕 康熙第二十四子

姊妹:

固伦纯悫公主 (1685~1710)

固伦温宪公主 (1683~1702)

固伦恪靖公主 (1675~1735)

固伦荣宪公主 (1673~1728)

叔伯:

爱新觉罗·福全 (1653~1703)

堂兄弟:

爱新觉罗·保泰

爱新觉罗·保绶

堂侄:

爱新觉罗·广禄 (1706~1785) ,满族

爱新觉罗·常宁 (1657~1703)

堂兄弟:

爱新觉罗·满都护 (1674~1731)

爱新觉罗·文殊

爱新觉罗·卓泰 (?~1705) ,满族

爱新觉罗·对清额 (1700~1962) ,满族

爱新觉罗·永绶 (?~1686) ,满族

堂姊妹:

固伦纯禧公主 (1671~1741)

爱新觉罗·隆禧 (1660~1679)

爱新觉罗·永干 (1660~1667)

爱新觉罗·奇绶 (1659~1665)



  同年(公元1679年)出生的名人:

邓钟岳 (1679~1753)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

年羹尧 (1679~1726) 清朝官员 安徽省蚌埠怀远

曾静 (1679~1741) 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

彭维新 (1679~1769)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

沈炳震 (1679~1737) 浙江省湖州



  同年(公元1732年)去世的名人:

蒋廷锡 (1669~1732) 清朝文华殿大学士 江苏省苏州常熟

爱新觉罗·胤祉 (1677~1732) 康熙第三子 北京市东城区

岳超龙 (?~1732) 甘肃省白银景泰县

纪成斌 (?~1732) 清朝雍正时期名将

彭始抟 (1645~1732)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

13

最新评论

√ 在线测试
北京推荐榜
本站测算方面的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蜀ICP备2021030633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