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公元1840年-1891年] 爱新觉罗·奕譞(1840年10月16日—1891年1月1日),字朴庵,号九思堂主人,又号退潜主人。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帝异母弟。母为庄顺皇贵妃乌雅氏,其大福晋为慈禧太后胞妹。晚清政治家,光绪初年军机处的实际控制者。 道光三十年(1850年)封为醇郡王。咸丰帝死后奕譞与恭亲王配合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所以慈禧太后开始重用奕譞。同治三年(1864年),奕譞加亲王衔。同治十一年(1872年)晋封亲王。光绪登基,他又被加封亲王世袭罔替。他负责建设海军的时候(李鸿章是会办大臣),为了让太后有个玩的地方,便将很大一部分海军经费挪出来修建了颐和园。 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公历1891年1月1日),醇亲王奕譞薨,谥号醇贤亲王。奕譞与侧福晋所生的五子载沣则继承醇亲王封号,载沣的长子溥仪为清朝末代皇帝。 道光二十年(1840年)奕譞出生于北京,为道光帝第七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丰帝即位后,封为醇郡王。 咸丰九年(1859)三月,清廷为其分了府邸,但咸丰帝仍留他在内廷行走。 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驾崩之后,恭亲王与慈禧密谋政变,奕譞为正黄旗汉军都统,掌握了实际的军事权力。郑亲王端华署理行在步军统领,醇郡王奕譞任步军统领。先是,两宫太后召见顾命大臣时,提出端华兼职太多,端华说我只做行在步军统领;慈禧说那就命奕譞做步军统领。奕譞做步军统领就掌握了京师卫戍的军权。不久,奕譞又兼管善捕营事。九月三十日,发动辛酉政变。同治帝与两宫皇太后,宣布在承德预先由醇郡王奕譞起草的谕旨,宣布载垣等罪状并处死他们。同治帝即位后,下旨免去了奕譞在皇帝设宴召见时的叩拜,奏事可以不书姓名。因为他与恭亲王帮助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所以慈禧掌权之后非常重用奕譞,此后他被授予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管理神机营等职务。 同治三年(1864年),奕譞被加封亲王衔。 同治四年(1865年),两宫太后又任命为弘德殿行走,稽查课程。 同治十一年(1872年),奕譞进封为醇亲王。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帝亲政,罢免了他弘德殿行走的职务。 任职军机 光绪元年(1875年),奕譞上奏两太后,言:“臣侍奉同治皇帝已经有十三年了,如今龙御归天。我仰瞻他的遗容,真是五内崩裂啊。忽然承蒙皇太后的懿旨下降,选择载湉为嗣皇帝,时间仓猝让我非常迷惘,不知所措。犯了年轻时旧有的肝疾,不断地积累变成了大病。惟有哀恳辞退官职,请允许我告老,为天地容一个只留爵位的人,为道光皇帝留一个无才昏庸的儿子。”两宫太后召集王公大臣集议,因为奕譞上奏诚恳请求,于是罢免他的一切职任,但是依旧令他照料菩陀峪陵工。命世袭他的王爵,奕譞上疏请辞,没有得到同意。 光绪二年(1876年),皇帝在毓庆宫入学,太后命奕譞加以照料。奕譞在这是才得到了和儿子相处的机会,也是他谦恭有礼的结果。光绪五年(1879年),朝廷赏赐奕譞食亲王双份俸禄。慈僖对他的赏识有此可见。 光绪十年(1884年),恭亲王奕訢被罢免了军机大臣的职务,让礼亲王世铎代替,太后命令礼亲王遇到重要事件,一定要与奕譞商办。当时法国入侵越南,清军出兵援助挫败了法国的进攻并且导致法国茹费里内阁倒台,等到与李鸿章订立《中法新约》后才罢兵。不久之后奕譞商议建立海军。 光绪十一年(1885年)九月,清廷开始设置海军衙门,任命奕譞总理节制沿海水师,以庆郡王奕劻、大学士总督李鸿章、都统善庆、侍郎曾纪泽为佐。决定从北洋开始操练海军,让李鸿章专管此事。 光绪十二年(1886年)三月,朝廷赏赐奕譞与福晋杏黄轿,奕譞上疏请辞,不过没有批准。李鸿章经营海防,在旅顺开船坞,筑炮台,为海军收泊地。北洋有大小战舰五艘,辅以蚊船、雷艇,又从英、德两国购进军舰多艘,逐渐成军。五月,太后命奕譞巡阅北洋水师,善庆随从奕譞会同李鸿章自大沽出海至旅顺,历经威海、烟台,集合所有战舰联合操练。之后还视察了所有的炮台、船坞及新设的水师学堂,前后经过十馀日。奕譞还京后,上奏为诸将吏及所聘的外国指导请赏,同时还请求太后亲自提写匾额悬挂在大沽的海神庙。 慈禧太后命奕譞于第二年回朝执政,奕譞上疏言道:"皇帝刚刚接触政事,诸王大臣都希望太后能够训政,请太后看在时局艰难上,允许大臣的请求,等到皇帝到了亲政的年龄。将来皇帝大婚后,一切典礼,都依赖于太后的训示。臣以为诸事应该先请太后的懿旨,再到皇上面前奏报使其知晓,使皇帝专心处理政务,都是仰仗于太后的帮助,才能免除宫内繁杂的事务。这些事臣不在皇宫内不敢知道,也不敢去说。"太后认为奕譞说的有理,就不再商议此事了。 光绪亲政 光绪十三年(1887年)正月,光绪亲政。四月,太后下谕预备皇帝大婚,都当本着力行节俭的原则,同时命奕譞稽察。 光绪十四年(1888年)九月,奕譞上奏:"太平湖赐第为皇帝发祥地。世宗以潜邸升为宫殿,高宗谕子孙有自籓邸绍承大统者,应用其例。"太后听从了他的建议,另外赏赐府第,发银十万两修葺治理。 光绪十五年(1889年)正月,光绪帝大婚礼成,赏赐金桃皮鞘威服刀,赏赐银六万两。并进封奕譞的诸子:载沣为镇国公,载洵为辅国公,载涛赐头品顶带、孔雀翎。 二月,河道总督吴大澄密奏,援引高宗皇帝御批的《通鉴辑览》,大意是说:"宋英宗崇奉濮王,明世宗崇奉兴王,当时议政的人想要改称皇帝的亲生父亲为伯、叔,这实在是不近人情,应当定亲生父亲的名号,加上徽号;而且一般臣子过继为别人的后代,还可以根据本身的封典,封自己的亲生父母,何况贵为天子,天子的父母,必当要有尊崇的封典,因此请朝廷众臣议定醇亲王的称号礼节。" 光绪十六年(1890年)正月,因皇帝二十寿,增加护军十五人、蓝白甲五十人,授予载涛二等镇国将军。 晚年薨殁 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醇亲王突发疾病,光绪帝亲自前往探视。不久便逝世,享年五十一岁。 太后前往祭奠,皇上也亲自前往。定称号为皇帝本生考,称本生考,遵从乾隆皇帝御批;仍原封,遵从醇亲王生前的的志愿。谥号为贤,配享太庙。 光绪十八年(1892年),葬于北京西山妙高峰。宣统皇帝即位,定称号曰皇帝本生祖考。 主要成就 奕譞在“甲申易枢”事件之后复出,出任光绪十一年(1885年)新成立的海军衙门的总理大臣。在他和李鸿章等人的努力下,截至光绪十四年(1888年),一支由“定远”和“镇远”两艘铁甲战舰领衔的北洋海军终于成军,成为远东地区首屈一指的海上武装力量。
爱新觉罗·奕譞相关 清朝十二位铁帽子王 人物关系: 鼻祖: 爱新觉罗·塔克世 (1543~1583) 远祖: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559~1626) 清朝皇帝,中国古代十大贤君 太祖: 烈祖: 天祖: 康熙爱新觉罗·玄烨 (1654~1722) 清圣祖,玄烨 高祖: 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 (1678~1735) 雍正,清朝第五位皇帝,康熙皇帝第四子 曾祖: 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 (1711~1799) 清朝第六位皇帝,在位六十年 爷爷: 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颙琰 (1760~1820) 嘉庆,清朝第七位皇帝 奶奶: 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 (1760~1797) 叔祖父: 爱新觉罗·永璇 (1746~1832) 爱新觉罗·永琏 (1730~?) 爱新觉罗·永琪 (1741~1766) 爱新觉罗·永瑆 (1752~1823) 清高宗乾隆帝第十一子 爱新觉罗·永琮 ,满族 爱新觉罗·永璜 (1728~1750) 爱新觉罗·永璘 (1766~1820) 爱新觉罗·永瑢 (1743~1790) ,满族 爱新觉罗·永璂 (1752~1776) 爱新觉罗·永璋 (1735~1760) 爱新觉罗·永璐 (1757~1760) 爱新觉罗·永璟 爱新觉罗·永珹 (1739~1777) 姑奶: 和硕和嘉公主 (1745~1767) ,满族 固伦和敬公主 ,满族 固伦和孝公主 (1775~1823) 清高宗乾隆帝第十女 固伦和静公主 (1756~1775) 父亲: 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 (1782~1850) 清朝道光皇帝 儿子: 光绪爱新觉罗·载湉 (1871~1908) 光绪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 儿媳: 瑾妃 (1873~1924) 光绪帝珍妃他他拉氏 (1876~1900) 叶赫那拉·静芬 (1868~1913) 隆裕太后,光绪皇帝的皇后 爱新觉罗·载沣 (1883~1951) 末代皇帝溥仪生父 孙子: 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1906~1967) 清朝宣统皇帝 爱新觉罗·溥任 (1918~2015) 爱新觉罗·溥杰 (1907~1994) 孙女: 金志坚 (1921~2004) 末代皇姑 爱新觉罗·载涛 (1887~1970) 满洲正黄旗 爱新觉罗·载洵 (1885~1949) 满洲镶白旗 兄弟: 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 (1831~1861) 清朝咸丰皇帝 侄子: 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 (1856~1874) 清朝同治皇帝 侄女: 荣安固 主 爱新觉罗·奕訢 (1833~1898) 恭亲王、清末洋务派、总理衙门首领 侄子: 爱新觉罗·载滢 (1861~1909) 侄孙: 爱新觉罗·溥伟 (1880~1936) 溥心畲 (1896~1963) 著名书画家 爱新觉罗·溥叔明 (1906~1963) 侄女: 荣寿固 主 (1854~1924) 爱新觉罗·奕纬 (1808~1831) 爱新觉罗·奕誴 (1831~1889) 爱新觉罗·奕譓 ,满族 爱新觉罗·奕詥 爱新觉罗·奕纲 (1826~1827) 爱新觉罗·奕继 (1829~1829) 姊妹: 寿恩固 主 (1830~1859) 丈夫: 富察·景寿 (1829~1889) 顾命八大臣 外甥: 富察·志钧 (1866~1921) 寿安固 主 (1826~1860) 寿禧和硕公主 (1841~1866) 丈夫: 扎拉丰阿 寿臧和硕公主 寿庄固 主 (1842~1884) 端悯固 主 (1813~1819) 端顺固 主 (1825~1835) 母亲: 庄顺皇贵妃乌雅氏 (1822~1866) 妻子: 叶赫那拉·婉贞 (1841~1896) 岳父: 叶赫那拉·惠征 (1805~1853) 叔伯: 爱新觉罗·绵忻 (1805~1828) 爱新觉罗·绵愉 (1814~1864) 堂兄弟: 爱新觉罗·奕详 (1849~1886) 爱新觉罗·奕谟 爱新觉罗·奕询 爱新觉罗·绵恺 (1795~1838) 姑妈: 庄静固 主 固伦庄静公主 慧愍固 主 (1811~1815) 经历历史事件: 辛酉政变 (公元1861年)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 (公元1861年) 同年(公元1840年)出生的名人: 吴伯滔 (1840~1895) 浙江省嘉兴桐乡市 邱心坦 (1840~1903) 江苏省连云港海州 龚照玙 (1840~1901) 安徽省合肥 焦云龙 (1840~1901)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 万际轩 (1840~1912) 湖北省潜江 同年(公元1891年)去世的名人: 张光藻 (1815~1891) 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市 索绰络·宝鋆 (1807~1891) 清朝兵部尚书 吉林省吉林市 郭嵩焘 (1818~1891) 湘军创建者之一,中国首位驻外使节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 张之和 (1820~1891)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 许应鑅 (1820~1891)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方茂治 (1825~1891)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