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物 [公元1919年-2007年] 2007年6月12日晨7时,一附院妇产科创始人之一王秉正教授不幸逝世,享年88岁。噩耗传来,院党委、行政以及她曾经的同事、学生们都沉浸在悲痛之中。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党员,一位好医生,失去了一位德艺双馨、为医学事业奋斗终身的老前辈。是的,在陕西的城市和农村,凡就医于王秉正教授的病人,无不叹服她的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她被广大群众称为“妇科病人的救星”,她对祖国医学事业做出了卓越贡,我们永远怀念她。 一 青少年时代的王秉正走过一条辛酸曲折的道路。她于1919年5月4日出生在北京一个书香门第。当时的旧中国,军阀混战,狼烟四起,民不聊生。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整个国家面临着灭亡的危险,不知有多少人死于屠刀和疾病瘟疫。小秉正和当时所有的热血青年一样,立志要走从医救国之路。 1937年,王秉正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西北临时大学医学院,实现了梦寐以求的理想。由于日军的大举进攻,临时大学由西安转移到陕南城固县农村,条件太差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她不得已两年之后转学到四川成都华西坝的齐鲁大学医学院。国耻、民恨,激发了她强烈的学习欲望。她认真学习医学前期课程,积极参加临床实践,尤其对妇产科学感兴趣,决心为拯救苦难的女同胞尽自己的力量。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冬天,王秉正常被冻醒,她索性起来跺跺脚,挑灯夜战;夏天,没有蚊帐,正好让蚊虫提醒她读书攻关。经过先后8年的苦读,1945年,王秉正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并同时获得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二 毕业后,王秉正回到了故乡西安,主动到病人最多的西安广仁医院妇产科工作。1948年,调到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先后任住院总医师、主治医师、讲师。正当她以满腔热情为家乡人民服务时,内战爆发了,当时的西安处在内战前线,王秉正亲眼看到自己的同胞自相残杀,痛心疾首,她积极参加反蒋斗争,盼望着能在和平的条件下用自己的医术为人民解除痛苦。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饱受旧社会之苦、饱受外国欺凌之辱、饱受战乱之难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王秉正兴高采烈地走在庆祝新中国成立的-队伍里。她梦寐以求的国家独立、男女平等变成了现实,知识分子有了用武之地,她决心要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新中国作贡献。 当时,医疗条件很差,妇科发病率较高,许多无辜妇女因难产致死,无数健康婴儿因四六风(破伤风)而夭折。她急病人之所急,不论严寒酷暑,不论白天黑夜,凡是重危疑难病人需要诊断及处理时,她总是随叫随到。她对医术精益求精,十分重视手术把关,每次手术前,特别是对难度大的危重的手术,除进行详细检查、化验外,还要进行术前讨论,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做到心中有数,并准备好一切急救措施。手术过程中,她重视腹腔及盆腔内各有关器官的检查及病变发展程度,对可疑恶性肿瘤病人的淋巴结的检查更是认真,十分强调要仔细辨认人体的各种组织,任何动作都要做到稳准轻巧,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并要求在手术过程中迅速止血,这样既可保持手术视野的清晰,又避免了不必要的输血。 王秉正教授对自己的医术从不保守,总是乐于把自己的积累的医学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其他同志。许多手术方案都是由她提出,并亲自实践后再指导下级医生操作,从而带动了一大批青年医务工作者的成长。王秉正教授说:“我的同事和徒弟们,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王秉正教授一贯重视教研室的建设。在她的倡导和带领下,妇产科生殖遗传实验室、生殖内分泌实验室、围产医学实验室、肿瘤实验室等迅速建立扩大,分子遗传室也初具规模,增设了胎儿监护仪及妇产科专用B超等。妇产科手术诊断符合率高,并发症少,在1982年全省医院医疗质量大检查及1989年产科质量检查中,均名列第一。 由于经济落后,农村的医疗条件差,很多妇女患妇科病不能及时治疗而死于非命。王秉正教授和同事们不辞辛劳,利用星期日到附近农村及工厂普查治疗妇女病达万人次。1959年秋至1960年春,她在黄龙山区为抢救患克山病的孕产妇,每天要步行数十里山路,春节也没有回去和家人团聚。1964年她响应党的号召,参加延安社教医疗队,除完成巡回医疗任务外,还为基层培养了一大批医务人员,特别是计划生育及妇幼保健骨干力量。1972年在农村她曾多次成功地为子宫脱垂病人做了手术,并给骨质软化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年过六旬的王秉正除完成教学工作以外,还曾多次利用暑假,带领医务人员到略阳、延安、岚皋等几个县培养当地医务人员,治疗子宫脱垂及尿瘘病人。她在岚皋的38天里,和手术队的同志们为5个县培养了20多名医疗科技骨干,做手术67例,还治疗了一些危重疑难病人。从乡下回来,由于过度疲劳,她的心脏功能严重受损,心电图常出现不良的变化,但她总未停止过工作。 三 要推动妇产科学的发展,必须首先重视医疗教学工作,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大批合格的医务人员。在这方面,王秉教授的成绩斐然。 王秉正教授一直战斗在妇产科教学的第一线,多年来一直担任妇产科教研室主任。她热爱自己的事业,知识渊博,教学严谨,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曾为20多期医学院学生讲授妇产科学,每期都收到良好的效果。王秉正教授还担负着培养研究生的重任,她对研究生要求严格,指导细心。 教学实习是医科大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每次实习,王秉正教授都亲自抓,并严格要求。为了多见病种,增加操作机会,她常带领学生到农村、工厂实习,这样做同时还提高了当地基层医务人员的水平。1974年,她担任教学队长,带领各科教师及两个班的学生到户县进行临床教学实习,除了完成全部妇产科教学任务外,还协助户县医院及惠安化工厂医院妇产科进行疑难病人的处理,利用较为简陋的手术室,成功地为一位75岁高龄的妇女进行了尿瘘修补术,解除了她40年的痛苦。此事在当地传开后,向王秉正教授求医的病人接连不断。 除正常的教学工作外,王秉正教授还多次参加西安及其他各地区举办的各类学习班的教学活动,培养基层医务人员。如安康、延安地区举办的两病(尿漏及子宫脱垂)学习班、西安举办的妇产科医师提高班、难产学习班、节育技术及优生知识提高班、陕西省人口理论学习班等,她都亲自到班上讲课。1975年她曾到凤翔、岐山协助本科年轻医生进行教学,到周至、兴平协助本科年轻医生进行手术,还去宝鸡、铜川、渭南等市作学术报告。王秉正教授认为,传播医学知识是她的本职工作,不管条件多差,路途多远,只要工作需要,时间允许,她都要欣然前往。晚年,她不顾体弱多病,还到过甘肃平凉地区、湖北荆州地区作学术报告。她的足迹已踏遍了全省各地及附近几省区,她的学生和学员已经遍及全国各地。 1981年,王秉正教授参加了卫生部幼司组织的美国高危妊娠考察团,与美国同行相互交流了经验。她决心让妇产科学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年已六旬的王秉正教授不知疲倦地投身到科研活动中去,参加了研制“ZDZ”外用避孕药膜的课题,1984年被评为卫生部科技成果奖。她还参与了计划生育“六五”攻关科研项目“提高不锈钢O型宫内节育器避孕效果的研究”,获1986年国家计生委三等奖。她所领导的教研室,在激光技术、染色体新技术、显微外科输卵管再通术、滋养叶细胞肿瘤的诊治等方面,均居国内先进水平。 她曾编写过医学院校本科教材、专科教材等,并参加了全国北方组教材的审稿工作。多年来,王秉正教授还编写翻译了有关妇女保健、计划生育、性知识等方面的书籍和资料。1987年,王秉正主编《妇女保健学》一书,全书共66万字,插图150余幅,是陕西省培养高级妇女保健专业人员的第一部教材,为国内少有的关于这一领域的专著,对2000年初全国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权益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王秉正教授参加编写的《实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一书,在同类专题中一枝独秀,参加编写的《人口概论》一书,在1981年获陕西省社会科学学术研究优秀成果奖。由她审稿、刘雪亭主编的中等卫生学校试用教材《妇产科教学病案》一书,收集了全省十余所医院中的典型疑难妇产科病例进行分析,在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方面,都起了很好的作用,同时也是一本各级卫生学校实用的辅助教材。王秉正教授还翻译了大量外文资料。她参加翻译的《变态反应的原理与实践》一书已出版。 四 王秉正教授50余年如一日,在我国妇产科学领域里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她一心扑在事业上,舍小家,顾大家。她是4个孩子的妈妈。年轻时,为了不让孩子、家事拖累自己,毅然离家到西安南郊第一附属医院去住。至今,她的4个孩子还说不知道自己童年时代的妈妈是个什么样子。“文革”期间,她和爱人都被打成了“牛鬼蛇神”,4个孩子都成了“黑五类”。在打扫厕所和劳动改造的日子里,她矢志不忘自己的事业,仍孜孜不倦地学习,偷偷摸摸地为群众看病。 王秉正教授痴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患者,能用自己的医学知识为广大群众解除痛苦,是她的最大心愿。她多次组织义诊活动。1988年10月,她组织了20多名医学专家在咸阳省立第二纺织医院进行义诊活动,仅两天就诊治了500多人次,义诊收入的1500元全部捐献给了灾区人民。1989年,“三八”妇女节,她带领同志们先后两次去高陵及武功进行义诊,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为了振兴西安地区的医学教育及科研事业,她将自己多年来省吃俭用的一万元人民币和她父亲的全部抚恤费、丧葬费900多元,捐献出来作为教育及科研基金。 王秉正教授曾无限感慨地说:“业务上的进步,离不开政治思想觉悟的提高。”这个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为了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1952年她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1975年任民盟陕西省委委员。1975年5月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王秉正教授曾任陕西中华医学会理事,1985年《实用妇产科》杂志编委;1980年至1991年兼任陕西省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主任委员;1981年至1985年任《中华妇产科杂志》编委、顾问;1989年兼任《近代妇产科进展杂志》编委;1990年任西安医科大学专家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王秉正教授为妇女保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1979年、1983年两次被评为陕西省“三八红旗手”及全国“三八红旗手”。1980年陕西省高教育局及中国教育工会陕西省委员会授予她从事教育工作30年荣誉证书;同年卫生部授予她从事妇幼保健工作30年荣誉证书;1984年被评为陕西省高校系统优秀教师;1990年国家教委向她颁发了从事高校科技40年成绩显著的荣誉证书。王秉正教授还曾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全国委员。 1993年12月,王秉正教授退居二线后,仍然坚持上门诊、查房、疑难病讨论、研究生论文答辩、国外医学文摘的翻译、校对及审稿等工作,直到身体病倒。她德高望重、医术精湛、不骄不躁、辛勤地工作,把自己的一生精力奉献给了祖国的医学事业。如今她去世了,我们永远怀念她……
同年(公元1919年)出生的名人: 钟品仁 (1919~2011) 上海市 杨胜 (1919~2007) 江苏省无锡滨湖区 苏仲平 辽宁省辽阳太子河区 晏火生 (1919~1995)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 同年(公元2007年)去世的名人: 曾昭璇 (1921~2007) 著名地理学家 广东省广州市 阮图南 (1935~2007)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 杨胜 (1919~2007) 江苏省无锡滨湖区 李宗明 (1918~2007) 消化病学专家 重庆市渝中区 于林 (1915~2007)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 周绍铮 (1926~2007) 上海市 |